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2024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市场规模预计超7000亿元

2024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市场规模预计超7000亿元

时间:2025-01-20 19:4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崭露头角。根据《2024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工智能市场正在快速发展,预计到2028年,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这一报告由头豹研究院的袁栩聪和常乔雨撰写,全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背景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较强的发展优势。而东盟多国受限于治理结构和战略规划,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仍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2023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了3494.2亿元,过去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3.0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促进数字经济成长的政策与计划。

例如,东盟发布的《东盟人工智能治理与道德指南》,以及马来西亚的《人工智能造福人民计划》,都为人才培养、研发投资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产业链现状

报告指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涵盖产业链的各个层次。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的数据中心数量远超东盟多个国家的总和,然而东盟某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仍显得缓慢。至于算法层,尽管中国的技术进步迅猛,东盟国家在这方面的依赖仍然较多于国际框架和外部技术。

在技术层面,受大模型技术的影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进程明显领先。而在学术研究方面,2017至2023年间,中国的论文发表量拔得头筹,马来西亚和泰国紧随其后,其他东盟国家则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的申请数量上也占据绝对优势,虽然印尼等国家的专利申请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但整体上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痛点

尽管中国-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多个挑战。一些东盟国家在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积累显得不足,影响了市场竞争力。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和投资环境的限制也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各国普遍面临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距,形成了制约人工智能商业化的“恶性循环”。

发展趋势与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将加深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东盟通过智能城市网络和多国科技合作,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私营企业的作用与日俱增,不仅与全球公司共同建设基础设施,也在应用推广方面表现积极。跨国间的教育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人才培养,实现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竞争格局

目前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梯队分布。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居于领先地位,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则位列第二梯队。越南和菲律宾目前属于第三梯队,而文莱等国家则在第四梯队之列。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化,越南和菲律宾有望迅速提升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各国也在加强政策和数据治理的推进,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2024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了当前中-东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预期,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痛点与机遇。随着政策的从宽以及市场合作的加深,未来中国与东盟的人工智能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合作与发展机会,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助力亚太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