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行《标识办法》 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
时间:2025-03-16 19:1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与管理表示关注。在深度合成技术的助力下,生成合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方式日趋便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技术的迅猛进步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挑战,例如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正式发布了《标识办法》,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标识工作。
《标识办法》的制定不仅是对社会广泛关切的积极响应,也体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重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该办法将通过明确的标识机制,来提升生成合成内容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从而有效降低假信息传播的风险,保障公众利益。
《标识办法》明确将内容标识分为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显式标识是指在生成合成内容或交互场景界面中,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直接展示给用户的标识,能够被用户明显感知到。而隐式标识则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数据中嵌入的标识,这种标识不易被用户察觉,但在内容溯源和监督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在实施过程中,《标识办法》要求服务提供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为其生成合成的内容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其中,针对特定类型的生成合成服务,服务提供者需向用户明确标识内容的来源及性质,确保用户在消费信息时具备必要的知识,以作出明智的决策。提供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的单位也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规范生成合成内容的传播活动,建立健全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标识办法》的出台与实施伴随着一系列技术标准的发布。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已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并将于2025年9月1日与《标识办法》同步实施。这一标准为服务提供者在执行标识工作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实用指南,助力构建安全、可靠的数字内容传播机制。
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对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及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制定了配套的实践指南,为标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编码规则和实施方案。这些指南的发布,为参与内容生成和传播的相关主体明确了责任和要求,也为后续元数据标识规范及应用场景标识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标识办法》的实施对包括、开发者及用户在内的各方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增强技术实力,确保标识机制的有效运作;开发者则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查与管理,确保生成的合成内容符合标识要求;用户在享受信息服务时,也应提高警惕,关注内容的标识信息,增强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
《标识办法》的实施不仅为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行业标准奠定了基础,也为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的持续优化,人工智能行业将在规范引导下,向更加健康、理性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建设一个公开、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我们有望营造出一个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使每一位用户都能够安全、放心地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与服务。
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我们期待国家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内容领域继续加强立法与监管,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