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关注“人工智能+”:推动多领域深度融合与产业升级
时间:2025-03-14 23:0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3年3月6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代表委员们对此次大会的一个核心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人工智能(AI)与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在酒店、旅游、制造业还是教育等领域,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
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人工智能+”作为行动计划的明确方向,着重强调要将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结合,从而实现技术与产业的紧密对接。通过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终端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等举措,希望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表示,人工智能的到来将极大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他提到,利用AI技术,不仅提升了景区运营效率,还开启了无人机表演、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文旅体验,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国家对AI技术的重视将使得文旅企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成倍增强,加速文旅行业的智能化变革。
在教育领域,AI同样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的一位教师指出,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为偏远地区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过AI的助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于AI是否会替代传统教育及教师功能的问题,也引起了代表们的深思。
多位委员一致认为,虽然AI在知识传授方面具备优势,但其无法替代教师在情感引导和价值观塑造方面的重要角色。教育者应把握好教育的本质,既要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在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要加强国产算力的研发,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同时,建议构建数据资源的共享机制,因为高质量的数据是提升AI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他认为,只有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占据科技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指出,尽管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仍需加强相关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他建议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地发展推动各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政策层面,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的上线运行被认为是推动AI参与产业应用的一项重要措施。虽然开放的数据能够促进技术研发和应用,但全国政协委员王江平表示,专业化数据集仍显不足,企业需要加快数据治理和行业标准化,以便更好地利用AI帮助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模式。
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强调教育的“慢工出细活”特性,他认为教育无法像科技那样迅速迭代,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情感连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来看,全国两会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逐步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推动着各行业的转型和升级。面对新的科技革命,我们应理性对待AI的影响,既要抓住机遇,又要审慎应对,确保人工智能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