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智算中心启动:助力中国算力市场竞争加剧,推动智能经济发展
时间:2025-03-05 12:00
小编:小世评选
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算力作为支撑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3年3月3日,北京石景山区超智算算力中心的建设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一项目的启航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算力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重要标志。此中心的落成,将为智慧社会的构建打下坚实的数字基础,并为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有超智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包括超智算国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相关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通过这个标志性项目的开工,中国在全球算力竞争中赢得了关键的一子。超智算中心建成后,预计将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算力枢纽,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业内专家指出,算力规模是衡量数字基础设施计算能力的核心指标,超智算算力中心预计将具备每秒可完成3000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即3000 PetaFLOPS)的算力,这一数据相当于数百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总和。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地区具备千P级算力中心,而超智算算力中心的建设不仅将有望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其“超算+智算融合架构”将突破传统算力中心单一性能的限制,能够有效支持AI模型的自主学习及动态优化。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将大幅提升在复杂场景下的计算效率,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生物医药、金融建模和智能制造等计算密集型行业。
从全球算力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算力市场正在快速扩张。据国际咨询机构IDC的预测,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75亿元。这一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正是智能算力的强势崛起。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年)》显示,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智能算力的需求显示出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智能算力将占我国算力市场的35%。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算力供给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缺口,尤其在AI大模型训练和多模态数据处理等场景中,传统算力已难以满足需求。超智算算力中心的建设正是应对市场对于超算与智算日益增长的需求、破解供给瓶颈的关键举措。超智算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闫毅在致辞中表示,将通过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实现跨区域资源调度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弹性的算力服务,降低AI技术研发门槛,推动“算力普惠”的落地。
作为首都地区算力供给体系布局规划中的重要一极,石景山区被定位为北京西部的重要发展节点。2024年,石景山区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量质双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完成131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3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接近千家,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将占GDP比重超过50%。这为超智算科技的崛起和算力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生态,超智算科技作为石景山区的重点孵化企业,参与了该区域总规模达的算力中心规划建设。此算力中心将作为首期试点项目先行落地,并投入建设,为未来更广泛的算力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超智算算力中心的建设不仅是区域数字经济的关键支撑,也将成为推动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项目完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算力供给能力,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预计将吸引并带动数百家产业链企业集聚,构建涵盖芯片研发、算法优化和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通过协同发展助力数字经济的全面繁荣。
超智算科技集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商汤科技等行业顶级专家,致力于打造全栈式人工智能服务生态。在战略布局方面,其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采用国产算力芯片与自主可控的算力调度系统,全力保障数据安全与算力的稳定性;构建“算力+算法+数据一体化智算”,支持从模型训练到场景落地的全面服务;,通过生态共建与上下游资源整合,超智算科技已与200多家AI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塑造AI产业的新图景。
超智算科技的愿景是聚焦提升“电力”、“算力”、“智力”和“引力”这四大核心能力,努力打造“绿算保障地”、“智算供给地”、“数算流通地”和“共算选择地”,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动力。正如闫毅所言:“算力中心不仅是硬件的堆砌,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未来,超智算科技将以石景山为核心枢纽,推动全国算力网络节点的建设,努力实现“东数西算”战略的精细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