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推出青少年成长计划 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时间:2025-03-01 21: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上海科技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推出了一项面向青少年的成长计划,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和"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科学教育,同时也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发布会上指出,科学教育应该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孩子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于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孩子,必须提供系统、层次丰富并且个性化的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科学探索中形成持久的兴趣和追求。
近年来,倪闽景特别关注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他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教育资源的分散使得优质的教学内容无法普及,课程内容的更新滞后以及师资力量的不足等问题,阻碍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入实施。因此,他计划通过调研与建议来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高质量落地。
今年的青少年成长计划尤其具有前瞻性。计划包括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项目和比赛,以及针对教师的专业项目。2025年,上海科技馆将推出13项青少年培养和赛事类项目,以及6项专门面向教师的项目。这样的举措不仅加强了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还为学生们创造了与学术和科研前沿的接触机会。
在此次发布会上,倪闽景通过“鲸彩世界——一平米博物馆·长须鲸馆”的开馆特别活动,与学生们互动,分享有关鲸鱼的趣味知识。他强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只是工具,而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真正动力。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们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为之不懈努力的决心。
除了面向学生的计划,上海科技馆也在不断强化老师的专业能力。倪闽景指出,中小学科学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他认为,校内外都需要有懂得科学知识的教师以及能够进行科学普及的工作者。同时,与高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互动,将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在此背景下,上海科技馆还推出了针对广大师生的科学实验视频节目“馆长和他的实验朋友们”,倪闽景与中小学生一起完成了像“火柴小火箭”和“筷子提米”这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还为他们打开了探索科学的大门。
倪闽景坦诚,提升科学教育的整体水平依赖于打破现有体制与机制的局限。他呼吁不同部门协作,共同利用各方资源,让孩子们在各种场合中接受科学教育,树立科学精神。同时,社会应该形成共识,科学教育不仅限于高科技,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倪闽景表示,上海科技馆将持续致力于打造一个大型的科学教育,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点燃更多青少年的科学创新梦想。他承诺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样的努力,上海科技馆不仅将在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将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