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揭示科研中人工智能的潜力与挑战
时间:2025-02-26 13:00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2月4日,《自然》期刊发布了一项新研究,深入分析了研究人员在科学领域中如何使用人工智能(AI)。这项调查显示,尽管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巨大,但科研工作者在实际运用中依然面临着多个挑战。调查由全球知名出版公司Wiley牵头,覆盖超过70个国家,近5000名科研人员参与了本次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对于未来两年内人工智能工具的广泛应用持乐观态度。许多人预见到AI将会被广泛运用于撰写学术稿件、申请拨款以及同行评审等多个领域。此次调查还特别关注研究人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情况,例如ChatGPT和DeepSeek等聊天机器人。结果表明,多于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在审查大量论文、研究成果、检测写作错误、检查抄袭及组织引用等20多项任务中的表现已超过人类。
在可接受的应用方面,Wiley公司高级副总裁乔希·贾瑞特指出,尽管有81%的受访者表示曾利用OpenAI的ChatGPT进行个人或职业目的的工作,但不同国家和研究领域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尤其是中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人士,使用人工智能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学科。
参与调查的人中,大约72%希望在未来两年内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来准备稿件,执行如写作错误检测、抄袭检查和引用组织等任务。62%的人对人工智能在这些任务中的表现相当认可,认为其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水准。约6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期待使用人工智能来处理海量信息,如协助查阅文献、论文和处理数据。尤其是对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他们在使用AI帮助撰写资助申请及寻找合作伙伴方面显得尤为积极。
科研人员对于人工智能在更复杂任务中的能力却持谨慎态度。尽管64%的受访者对在未来两年内将AI应用于识别文献空白、选择期刊投稿、推荐同行评审以及建议相关引用等任务持开放态度,但大多数受访者仍认为人类在这些领域的表现依旧优于人工智能。
尽管研究人员认为人工智能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许多人也指出了使用这些工具所面临的障碍。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缺乏指导和是限制他们更好使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原因。隐私风险、准确性、潜在偏见以及缺少透明度等问题也令科研工作者对人工智能工具的安全性产生了顾虑。81%的受访者对这些问题表示了担忧。
为了提升AI的应用效果,贾瑞特指出,出版商和相关机构负有重要责任,需在教育方面提供支持。调查显示,约70%的受访者希望出版商能够提供明确的指导,为研究人员阐明哪些使用方法是可以接受的,而69%的受访者则认为出版商应该帮助他们避免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产生的错误和偏见。
在参与调查的科研工作者中,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重症监护营养学家特贾斯维尼·阿鲁纳查拉·穆尔蒂表示,科研人员愿意为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投入时间与精力,强调了对正确使用人工智能的迫切需求。她认为,所有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员都应接受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技术的相关。
来看,这项调查在揭示科研中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同样暴露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科研界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指导机制和体系,帮助研究人员克服现有的困难与疑虑。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人员与出版商之间的合作将显得格外重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有效和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