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天津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数字化教材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天津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数字化教材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25-07-03 22:2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在这一浪潮下,天津职业院校积极响应,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的新路径。这一行动不仅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化教材的构建,还强调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以推动人才培养与技术发展的双向融合。

2024年,天津市启动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行动,实施了十项具体措施,从优化专业布局、重构课程体系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务求在各领域实现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转型。在这一行动的背景下,2024年11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标志着天津市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的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政策的指导下,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教材。其中,《人工智能通识教程》的发布成为联盟的首个重要成果。这本教材采取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囊括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其行业应用等内容,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与智能化特征。教材主编杨美霞表示,其目标是为全国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伴随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易于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4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便已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通识课程,广受学生欢迎。2024级物联网专业学生高梦怡表示,数字教材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与老师的亲密互动,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极大提升了学习的乐趣与效率。该教材已经在多所职业院校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

天津的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设实体运营的课程开发中心,与企业共同组建教材编委会,开发了包括“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在内的26门课程,并出版了多本专业教材。天津职业大学则根据信创产业的需求,开发了多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并构建了“课堂即车间”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力求在教育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在人工智能的实践教学中,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基于国产芯片的AI边缘计算系统,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些学校通过产教融合、五业联动的方式,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协同,提升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适应能力。

天津职业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区域内外的合作与共享。在2024年11月,天津产教城融合智能体综合服务的建立,不仅服务于当地的产业需求,还推动了与全国其他省份职业院校的资源共享与协作。天津市职业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的合作成效显著,为中亚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标准与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卫生职业教育虚拟仿真与数智教学建设联合体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项目将虚拟仿真技术与AI教学有机结合,为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出新路径。

在养老康复领域,天津率先成立AI+养老康复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民生领域的应用,形成集教学、研发、服务于一体的共建共享。这些探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实习与就业机会,也积极推动了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紧密结合。

展望未来,天津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行动的指引下,将继续深化改革与创新。通过与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课程标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软实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体系。天津将在这条新兴的教育与技术融合之路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