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技成果转化沙龙在上海成功举行,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应用
时间:2025-08-22 09:00
小编:小世评选
8月20日,“好望角科学沙龙”中英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活动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英国顶尖高校的20余名青年学者,他们与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同济大学等机构的学者,以及科技投资和成果转化领域的多位代表进行积极交流,共同探讨中英两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杰出青年人才协会创始人顾赛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能来到上海并亲身感受到国内浓厚的创新与创业氛围,他感到十分激动。他提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提到,2010年,由三位年轻英国创业者创立的DeepMind,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充分展现了英国在科研和创新方面的实力。
在本次沙龙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关注的重点。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能源、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推动着相关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发言嘉宾们就人工智能与多个领域结合的前沿研究进行了分享,激发了到场参与者的热烈讨论。
香港科技大学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联合院长高扬博士以《用于空间可持续探索开发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为题,分享了在航天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机器人的应用。他指出,航天器成本高昂,设备的小型化和低能耗成为必须重视的方向。“在太空轨道上,有着极为广泛的空间机器人应用场景,比如太空垃圾的收集、卫星的维修和回收、以及太空望远镜的组装等。”高扬对未来空间机器人应用的潜力持乐观态度,并认为许多太空技术也在地面上找到了应用机会,例如在采矿、核电和公共事业等领域。
伦敦国王学院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口腔健康副教授李云鹏,以及爱丁堡大学金融计算与风险建模教授马铁军也分别在沙龙中介绍了他们的项目。李云鹏教授的“AI+牙科”项目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口腔健康管理中的巨大潜力,而马铁军教授则聚焦于“AI+金融”的研究,他指出,过去五年,爱丁堡大学每年都会举办投资者与创新者的合作研讨会,吸引数百名投资者与学者的参与,推动了150多家本地创新企业的孵化。
在分享中,马铁军教授强调跨学科团队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到,爱丁堡金融创新中心结合了计算机、数学与商科的资源,强调技术、理论与商业化的有机结合,认为跨学科的人才协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对英国嘉宾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西光模式”,一种应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第一笔资金”缺失的创新方法。他指出,这种模式通过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套包括“院所+基金++园区+智库”在内的综合体系,为科技企业从种子期到成熟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米磊博士还分享了中科创星(上海)在“超前孵化”和“深度孵化”方面的最佳实践。他强调,“超前孵化”阶段从原理和论文阶段介入,支持科学家进行原理设计与概念验证;而“深度孵化”则关心团队的组建、产品的研发和商业运营,力求实现从学科带头人到上市的完整过程。
“好望角科学沙龙”由中科创星发起,致力于成为一个促进科技界、产业界和投资界深度交流的。此次沙龙汇聚新时代的科技人才,专注于人工智能、光子科学、量子计算、核能、生命科学和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探讨技术趋势、国际合作、人才需求、生态建设等热门话题,旨在推动硬科技的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贡献于科技创新的发展。
此次中英科技成果转化沙龙不仅为参与者搭建了交流,还为未来中英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将共同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促成更多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落地应用,为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