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方依赖人工智能系统“福音”打击加沙目标,平民伤亡风险加剧
时间:2024-12-31 14:30
小编:小世评选
2024年4月1日,在加沙城,许多人在被不断轰炸的街道上艰难前行。新华社的报道揭示了以色列军方在于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对人工智能系统“福音”的依赖,这一策略引发了对平民伤亡风险的深切担忧。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特别报道,以色列军方的信号情报部门“8200部队”负责人约西·萨里埃尔主导了人工智能系统“福音”的开发。这个系统以机器学习为基础,整合了众多预测性算法,使得士兵能够迅速访问以色列军方持续多年的庞大数据储备。通过该系统,军方能够获取加沙地区地道、火箭发射点等军事目标的精确坐标,并将经过验证的信息添加至名为“目标库”的数据库中。
“福音”使用的数据来源多样,包括截取的通信信息、卫星图像、无人机信息、F-35战斗机的信号,以及海底地震监测数据。这些信号和信息经过情报分析员的多层审核,确保其真实性,只有经过多个渠道确认的数据才能进入“目标库”。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审核的要求也在人力与时间上构成了挑战。在敌对环境中,信息的准确判断变得尤为重要,而以色列军方在这一点上的依赖性引发人们的广泛讨论。
随着冲突的升级,以色列军方在2023年10月发动的“铁剑”行动中,迅速依赖“福音”提供的目标数据以展开轰炸。这一人工智能系统的便捷性使得以军的打击速度显著提升,一个小时内便能完成数十次空袭。《华盛顿邮报》指出,2023年11月的统计显示,以色列军方通过“福音”已成功轰炸超过1.2万个目标,打击的频率之高令人震惊。
除了“福音”,以色列军方还开发了一个名叫“薰衣草”的机器学习系统,旨在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某一巴勒斯坦人是否为武装分子。该系统利用面部识别技术,与已知武装人员的图像进行交叉比对,虽然理论上提高了识别的效率,但这种方法忽视了是否对方已参与武装组织的真实情况,从而可能导致误伤无辜平民。
对人工智能的高度依赖也引发了重大的伦理和人道主义担忧。随着军方不断提升科技手段,传统的判定标准遇到了挑战。以色列军方曾报道,由于情报员的工作压力和信息流的激增,确认目标的标准逐渐降低,从最初需要多重渠道确认,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只需要一个来源的信息,甚至松至简单的性别判别。这种由技术提供的数据标准不可避免地在战场上造成了不准确性,增加了平民伤亡的风险。
人权组织“打破沉默”的调查指出,在当前冲突中,为了消灭一名哈马斯的低级别成员,以色列军方可能会接受导致15名平民伤亡的代价。而如果目标为哈马斯的高级指挥官,容忍的平民伤亡更是可能呈现指数级增加。这种冷酷的算计体现了技术在战时决策中的伦理困境,以及对无辜生命的漠视。
面对如此局面,军事专家纷纷发声,警告人工智能系统固有的不准确性使其不适合应用在涉及人命的战争环境中。由于缺乏人类判断的深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依赖这些系统进行决策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悲剧。
以色列军方对人工智能系统“福音”的广泛应用,虽在短期内提高了侦察和打击的效率,但却在反恐行动中加剧了对平民的伤害。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无论科技有多先进,最终所作出的决策仍需以人道为重、以真实为准。只有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技才能为军事行动提供积极的推动力,而非成为伤亡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