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赋能新型工业化
时间:2025-06-09 05:4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并赋能新型工业化,这标志着我国在数字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上的新的里程碑。该会议不仅提炼了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具体措施,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强化产业基础,提升智能化水平
会议强调,夯实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要强化人工智能的算力供给,合理布局通用大模型与行业专用大模型。通过合理的软硬件适配,加快建立高质量的数据集,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支撑后续的人工智能应用,确保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形成应用优势,改革生产管理模式
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部署,是此次会议的一项核心任务。会议提到,要加快凝练具体的应用场景需求,从而实现制造业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应用生产管理模式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竞争力。
培育服务商,推动迭代升级
会议指出,要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赋能的应用服务商,这对于行业的持久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加快推动行业专用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及迭代升级,可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内实际应用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这不仅能促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还能够激励更多的创新思维与技术突破,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整合。
强化标准引领,确保科学发展
标准化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会议要求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发挥市场与双重作用,通过分级分类、体系化的标准制定,确保在行业内的标准能够发挥基础性、引领性和支撑性的作用。这样,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保持方向一致。
培养优势企业,注重开源生态
为了保证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还特别提到要着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优势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在专业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的开源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开源社区,旨在打造开放共享的开源生态。这一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技术透明度,还能促进多方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财税政策引导社会投资
在财税政策的支持方面,会议强调要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更好地投入人工智能领域。通过各种激励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上的积极性,为创新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地方政策积极响应
为了落实国家层面的政策方向,各地方也积极出台了相关行动计划。以北京市为例,近日发布了《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提出16条具体措施,涵盖行业头部大模型的建设、智能装备的提升以及智能安全保障等方面,展现了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与支持。同时,深圳市也制定了《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年—2026年)》等多项政策,涵盖了从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到支持瞪羚企业的多个领域。
未来展望
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为我国的经济转型与升级带来更多机会。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通过政策的引导与行业的共同努力,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未来的市场格局必将更加生动与多样化。通过这些努力,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能为国民经济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