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国家发布《标识办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2025年起施行

国家发布《标识办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2025年起施行

时间:2025-03-15 00:20

小编:小世评选

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内容生成领域。为了规范这一新兴市场的运营,保护公民、法人以及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定了《标识办法》。该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确保公众能够正确判断和辨识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深度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生成变得愈加便捷。这些新技术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丰富了网络内容,提升了公众的生活体验。伴随而来的虚假信息传播现象,严重干扰了网络生态的正常运转,社会对此表示广泛关注,并呼吁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标识办法》通过内容标识这一手段,进一步细化了以往相关部门的规章要求,创新性地提出了显式标识与隐式标识的定义。显式标识是指可以被用户直接感知的内容标识,例如在生成的文本或图片中插入文字、图形等标识符;而隐式标识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在内容文件数据中嵌入的标识,用户不易察觉。

根据《标识办法》,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生成合成服务时,必需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特定情况中生成的合成内容,服务提供者应在内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式标识,包括在文本、声音、图片和视频中明确表明该内容属于人工智能生成。特别的,涉及到虚拟场景内容时,也必须做到显著提示。

同时,服务提供者需要注意文件元数据中的隐式标识的添加。隐式标识应含有生成合成内容的基本属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名称及其编码、内容编号等要素,旨在为内容追踪和溯源提供依据。对其服务的传播内容,网络信息内容传播的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确保合成内容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标识办法》强调,不得为他人实施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服务,服务提供者也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这一条款的设立,体现了对网络内容诚信与安全的管理力度,意在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标识办法》还鼓励服务提供者利用数字水印的技术方式在合成内容中添加隐式标识。这为追踪内容来源、打击侵权行为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在审核时也需要求提供者清晰说明是否涉及人工智能生成的合成服务。

在用户层面,《标识办法》同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发布生成合成内容时,需主动声明并利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标识功能,对内容进行适当标识。这不仅有助于用户之间的信息透明,也为最终用户提供了必要的识别和保护。

《标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内容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这项法规的逐步贯彻,预期将在提升网络内容透明度、保护用户权益、维护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面对未来,法律法规与技术手段的结合,将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虽然《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开始施行,但其影响力和指导意义在今天已开始显现。公众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认知、理解和态度,将在这项新规的助推下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看到一个更加安全、公正的网络环境,以及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内容生产与传播生态。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