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成立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促进科技与传统融合
时间:2025-03-14 04:20
小编:小世评选
在数字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快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并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力量。2023年3月13日,浙江省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这一举措标志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进入了新阶段。
该中心由绍兴文理学院牵头,联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多个机构共同组建,目的是积极探索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人工智能的创新路径。浙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产,中心的成立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
在活动现场,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强调,科技的进步不仅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在根本上改变了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他表示,创新是推动这一中心发展的关键。他认为,让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文物保护是一项前沿创新的工作,必须兼顾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确保实际应用落到实处。
该中心的建立,将立足于人工智能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多学科的力量,在五大领域内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表示,这五大领域主要包括:首要任务是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的AI技术,着力突破“AI驱动的智能保护系统”技术;将古城镇的发展进行数字化、保护智能化与体验多元化融合,力争打造“古城镇智慧系统”;第三项是运用数字技术对浙东运河进行保护与传承,使这一历史遗产焕发新的生机;第四,在编年信息的支持下,动态展示浙江文化名人的历史足迹;,通过新型沉浸式体验形式,实现智能交互技术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浙江文化和旅游的共同繁荣。
此次中心的成立,不仅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体现,更为浙江省内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了新的研究和实践路径。中心的研究成果将极大推动浙江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化进程,提升文化遗产的利用效率与保护水平。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复兴的大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与其他现代科技手段,能够为浙江丰富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资产。”杨建武在讲话中指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文物、传承文化,还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因此,中心还将致力于开展公众教育和文化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未来,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将为全国范围内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经验和借鉴,推动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国家层面上,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与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新的机遇,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期待通过科技的赋能,使每一件文物、每一段历史都能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