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大模型商业应用元年,Manus引发热潮但遭质疑
时间:2025-03-08 23:2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全球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关注,2025年被普遍认为将是AI大模型商业应用的元年。自从2022年底ChatGPT的问世以来,AI技术的发展可谓是迅速而激烈,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更新与优化,大模型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成为许多行业变革的催化剂。
在这一背景下,2025年初,DeepSeek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在AI领域从技术变革转向产业变革的重要一步。深耕AI算法和模型优化的DeepSeek,凭借其杰出的推理能力,极大地降低了推理成本,重新定义了人们与数字和物理世界的交互模式。可以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AI应用领域将迎来一场新的商业革命,市场将会涌现出大量相关产品,其中高质量和低劣产品并存。
不过,在高质量AI产品不断出新的同时,也难免会面临一些质疑。例如,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Manus”,它由中国创业公司Monica推出,被视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代理产品。短短几日内,Manus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热议,内测邀请码价格甚至炒到了5万元,许多用户和媒体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甚至其官网因流量激增而宕机。
Manus的主要亮点在于其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如根据用户指令自动解压文件、筛选简历和生成详细的评估报告。这种“手脑并用”的能力使得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SOTA(State Of The Art)成绩,其性能表现甚至超过了一些同级别的大模型。业内对其通用性的担忧也随之而来,个性化需求往往千差万别,而Manus的一体化设计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具体需求。
一些技术专家提出,即便Manus在某些性能指标上优于竞品,但其创新之处更多体现在工程化编排而非底层技术的突破。例如,当前先进的Claude 3.5已经能够高效调用20多个不同的工具,而Manus的自主性表现则被认为并没有实质性突破。业界分析指出,Manus可能是海外技术的“本土化套壳”,因为其核心架构与国际知名公司高度相似,均依赖多代理虚拟机环境来完成任务。
Manus的所谓“自主规划”能力,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被指摘为利用现有的API进行数据调用。例如,关于股票分析的案例中,Manus通过调用雅虎金融API获取数据,然后利用Python脚本生成可视化图表,因此本质上Manus仍是一款工具而已。
这其中隐含的商业动机也不得不引人注意,许多公司因投资圈热捧AI而迅速成立,意在捞一笔。在短短的时间里,有人通过售卖DeepSeek的教程获取丰厚利润,而现在则有人借助伪AI创新的外壳来吸引受众。Manus的火爆背后,实际上是其团队在市场策划方面的精妙操作。在早期,创始人肖弘凭借一款微信公众号工具开始盈利,之后又通过AI浏览器插件Monica积累用户。Manus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迅速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尽管Manus在短期内可能由于良好的营销和资本的推动而成为现象级产品,但其长远发展仍需要考量技术的持续优化、场景的深度落地以及生态的构建和伦理合规。实际上,无论是AI大模型的商业应用还是Manus这样的AI产品,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经得起技术的考验和用户的真实需求才是关键。
,若Manus团队能够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和优化,并能够找到差异化的应用场景,其有望在AI代理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想要成为“下一个DeepSeek”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技术虽在迅速发展,但若不真正抓住用户需求,最终也难逃被市场所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