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剑宇: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需从供需对接、数据开放等四方面入手
时间:2025-03-08 03:3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剑宇,围绕人工智能(AI)产业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强调,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关注供需对接、数据开放、协同监管以及内容建设四个关键领域。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技术实际应用、提升国家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必要路径。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央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创新与实践。今年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需要采取措施激发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这为包括杨剑宇在内的许多行业专家提供了广阔的讨论空间。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重点已经从单一的研发转向了工程化、规模化应用,而“以用促建”则成为了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
供需对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杨剑宇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算力软硬件协同创新的瓶颈,智算中心集群的建设亟待解决算力的使用率、海量数据处理以及超大规模互联等问题。因此,应该开展应用补贴政策,发放算力券,鼓励产业链各方进行应用创新。他提到,国家训练场及算力交易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结合AI产业联盟的组建,将能有效完善行业标准与规范,推动整个行业形成“以用促需、以需扩用”的良性循环。
数据开放是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杨剑宇指出,目前可用于大模型训练的中文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短缺,数据供给和流通的堵点亟需破解。他建议进一步扩大公共数据的共享范围,推进授权运营,以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同时,应完善数据使用和流通的法律法规,探索数据资产使用的制度,明确数据产权和流通的实施细则。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有助于支持新业态和新模式,如数据经纪和数据托管等,确保各类数据资源能够在技术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此基础上,杨剑宇强调了协同监管的重要性。他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监管体系和手段仍需强化,特别是在面对新型网信安全问题时要加大力度。他建议,应该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体系,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联合监督与执法,确保AI技术的安全评估和管控做到位。研发监测预警与对抗追踪技术及推广隐私计算、加密计算等安全技术,将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监管能力和技术安全性。
,内容建设也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剑宇认为,应该统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工智能中文数据集,强化模型备案和日常监测中的价值观审核,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体现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对于违法违规的信息,应加大过滤、屏蔽和惩处的力度,以保护公众的利益。同时,积极加强中文AI在国际上的传播,确保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人工智能时代依旧保持自身的特色与声音。
杨剑宇的建议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技术快速进步的挑战,只有深化供需对接、促进数据开放、强化协同监管以及注重内容建设,才能有效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落地。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地位,更将为构建更为智能、高效、和谐的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成果展示,以及在政策落实与创新实践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