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人工智能话题引热议 多位委员分享赋能
时间:2025-03-08 02:10
小编:小世评选
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其中“人工智能”这一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根据央广网的报道,多位委员在提出建议和分享调研经历时纷纷提到展示了这一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科技发展迅猛,已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表示,作为科技大国,我国不仅在AI技术的研究上走在前列,更要将这一技术服务于人类,促进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效率。他强调:“未来,人人都要学会使用让工作与生活更美好。AI要被视为工具,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在整个会议期间,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成为了委员们讨论的核心主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介绍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手术机器人方面。他提到,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AI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机器人将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极大提升临床医疗质量。这一技术的结合,不仅是对手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育领域同样是人工智能赋能的重要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提出,应建立统一的供全国各地的学校使用。他指出,中小学在进行人工智能教育时面临和算力上的困难。因此,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全国性的统一让成千上万的学校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提升,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则关注到人工智能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他提出,开发针对弱势群体的人工智能技术至关重要,要鼓励企业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他解释道:“如何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享受高质量个性化教育,如何让老年人和残疾人能便捷地使用AI工具,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企业和技术开始探索,例如DeepSeek在技术设计上便考虑到了弱势群体的需求,不断努力使其更具可及性和使用便利性。
委员们还强调了政策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措施。他们提到,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谨慎对待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确保弱势群体不会因技术的误用而受到损害。因此,加强教育和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是极为重要的。
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探讨,更是社会各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代表委员们共同展望,通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能,推动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还能实实在在地改善每个个体的生活质量。这种探索与实践,显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信心与决心,也将为未来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期待在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努力下,能有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不断浮现,为实现全民共享科技红利而不懈奋斗。同时,在政策支持下,要继续推动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使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深刻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