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全国两会聚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院士呼吁改善青年科研环境

全国两会聚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院士呼吁改善青年科研环境

时间:2025-03-07 09:20

小编:小世评选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储玮玮)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成为各界代表和委员广泛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在会上围绕青年科技人才发展、人工智能(AI)的快速进展与科研范式的变革等话题,提出了富有见地的建议,旨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的采访中,杨金龙指出,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原创性研究中,青年科研人才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生力军。面对蓬勃发展的科技环境,青年科研人员同样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岗位的不稳定性、评估机制过于频繁等问题。这些因素往往使得科研人员在选题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容易发表的项目,而非真正与国家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

杨金龙表示:“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科研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技的长远发展。我们的目标应是在一开始就助力青年科研人员的良好习惯培养,鼓励他们专注于前沿与难点问题的研究。”他强调,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国家从政策角度给予支持。

杨金龙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建议国家和地方应当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对于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水平和强度。他建议将评价周期延长,倡导以中长期的评价方式为主,减少短期评估的频率,让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在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专注于有意义的科研课题。他指出:“年轻科研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创造一个有利的科研生态,将促进他们在科研上表现更佳。”

除了青年人才培养外,杨金龙还关注着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他指出,AI技术的快速进步为科研范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人工智能的交融时,亟需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人才。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仍偏重于单一学科,造成学科之间的交流受到限制,进而使得科研合作的合力难以形成。

他强调:“AI与基础研究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科研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迫切需要培养既懂得AI又具备基础研究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杨金龙建议,要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学科交叉与通识教育,鼓励跨学科的人才涌现,才能更好地满足AI时代对科研人才的需求。

杨金龙还指出了我国在重大科研设施共享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在重大实验设备、科研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和资源共享度仍显不足。他提到,目前关于这些设施的使用存在地域限制,开放程度不够,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造成了许多宝贵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建议建立云和网络,实现科研设施与数据的高效共享,以提升使用效率。

杨金龙认为,在当前的AI时代,数据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其流动性直接关系到科研的价值发挥。通过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共享体系,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能够鼓励科研人员更好地进行合作和创新。他说:“数据的流动性越强,其资源的使用价值越能得到充分体现,而这对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是有益的。”

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上,杨金龙对于青年科研环境的改善、AI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资源的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的呼吁不仅反映了当前科技发展的需求,也为未来科研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路线奠定了基础。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为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成长,进而推动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