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扩容至10000P 迈向国内领先智算集群
时间:2025-03-05 10:40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3月2日,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实现了重大的扩容,成功将其算力提升至10000P,标志着其成为北京最大的超大规模高性能智算集群,也奠定了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的计算能力,更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万亿参数级通用基础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方面。
什么是10000P算力?
关于算力的度量,1P(PetaFLOPS)相当于每秒进行1000万亿次的浮点运算,这一计算性能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在大模型训练推理、大数据分析、科研教育、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10000P的算力使得复杂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成为可能。这对于推动科技前沿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科研领域对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有效的算力资源已经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因此,公共算力的扩容,不仅能够满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技术革新与生态构建
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自2023年9月15日启动以来,已经支撑产生了一系列优质科研成果。例如,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通过该训练的模型,不仅实现在视频、图像、文本三种模态的统一理解与生成,其性能更是超过了国内外的主流开源模型。这一系列成功的研发显示了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能力与潜力。
在海淀区,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1300家,备案的大模型达到了76款,占全市的70%。同时,海淀区内拥有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家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了超过1.23万名人工智能学者。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人工智能生态,涵盖了芯片、框架、大模型以及数据技术等多个层面。
追求高效与稳定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算力凭借其顶层统一的架构设计,实现在效率、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多维突破。尤其在集群跨节点信息传输方面,相较于传统方案提升了40%,这不仅能显著提升万亿参数模型的训练效率,还有助于构建全链路监测与故障自愈系统。预测和判断硬件潜在故障的能力,使得的全年训练任务完成率超过99%,这是企业从算力困境中突围、集中精力攻克核心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支撑。
未来展望:生态圈的深入构建
除了加强公共算力,海淀区还在探索算力供给的新模式,以奇绩创坛为例,建设了全国首家弹性算力实验室。这一实验室为潜力科创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训练及测试支持,帮助他们迅速完成大模型的创新验证与迭代,推动具体应用场景的开发。海淀区与京能集团计划协同打造一体化智算网络,建设公共算力调度,进一步整合来自北京、内蒙古、河北、宁夏等地的算力资源,实现统一调度,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更为普惠和开放的公共算力服务。
在10000P的智算底座支持下,海淀区正在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智算产业生态。特别是在海淀北部建设应用牵引加速区,深化“一南一北”AI生态圈的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的第一城。这些举措不仅展现了海淀区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信心,也为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
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的扩容至10000P,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效果。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算力资源的持续优化,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从这片热土上涌现出来,推动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