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政协委员徐震呼吁推动AI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国产开源大模型为引擎
时间:2025-02-28 16:4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近日,成都市政协委员、产业数字化促进会秘书长徐震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成都应借助国产开源大模型的优势,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成都致力于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取得了显著成果。在2024年前三季度,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这一成绩标志着成都有望成为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徐震指出,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然面临多项挑战,亟需各方共同努力进行攻坚克难。
产业发展的“重重门槛”
徐震在采访中提到,当前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遭遇了“三重门槛”。赋能工业的门槛过高。随着工业生产制造对精度的严苛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特定行业中的应用面临许多挑战。各行业的流程和细节差异大,使得人工智能在理解行业专业知识及服务稳定性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加之,现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可靠性和可解释性等方面尚显不足,导致智能化转型难以顺利进行。
初创企业的发展环境严峻。目前,新进入者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着高昂的模型创建和维护成本,这使得本土初创企业在大型科技公司强大投入的背景下,显得无力应对。为了生存,许多初创公司不得不选择并购,使得市场资源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形成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数据集建设滞后进一步制约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没有规格化、优质化的产业数据支持,人工智能的真正应用难以实现。同时,现有基础设施的高成本、研发周期的持久及技术落地的脱节问题依旧突出,使得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步履维艰。
四大举措驱动产业升级
对此,徐震提出了四项切实可行的举措,旨在帮助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突围升级。
1. 推动开源大模型的应用:他表示,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成功,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工程化能力上的进步。鼓励企业开放基础模型的参数和工具链,为中小企业提供二次开发的机会,以降低应用门槛,打破行业壁垒丰富市场活力。
2. 政策支持与激励:为鼓励企业进行核心算法和训练数据集的开源共享,徐震建议采取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轻量化模型+行业知识库”的技术结合,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合作。
3. 优化产业生态:徐震建议建设服务于中小创新企业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设立“AI创新风险缓释基金”。这一基金可以通过算力共享和数据开放等方式,支持初创团队,助其降低生存压力,避免资源向大型企业过度集中。
4. 数据集建设与:加强数据集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分领域建立优质数据集,探索建立行业级数据,以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开放性,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配套政策上,徐震建议推动高校开设“AI+工业”交叉学科,同时对采用国产大模型的企业给予优先采购权。这将为国内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建立AI技术“沙盒监管”试验区,探讨数据跨境流动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商业模式,预示着产业发展的进一步开放。
展望未来
徐震表示,国产开源大模型的突破,为人工智能产业打破发展瓶颈提供了新路径,成都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积极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他的呼吁,不仅是对成都经济发展的期望,更是对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成都必须把握新机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注重开放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推动本地人工智能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望实现新的跨越,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