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高质量经济发展
时间:2025-02-27 05:2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和生产力整体跃升。因此,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备受瞩目。
2023年,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在综合实力上迈上新台阶,还在不同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在开年的数月内,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相继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推出上,它以开源模式及成本优势迅速崛起,获得全球用户的广泛关注,成为应用程序中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跃用户量的产品。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变革正在席卷各行各业,众多企业纷纷接入和应用这一技术,以改进生产流程、提升效率。
我国自研的万卡集群成功点亮,其超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的提升,为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处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的改变不仅局限于技术本身,更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生态的全链条推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多年积累的科技创新体系、算力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8年就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强调了发展AI对于国家经济未来的重要性。此后,多次重要指示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总书记重申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人工智能被明确纳入战略性产业,助力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一系列政策的顶层设计,带来了AI技术与产业结合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芯片迎来突破,硬件基础日益稳固;大模型产品快速普及,创新生态逐步完善,各种应用不断深入。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获得备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展现出强大的产业潜力。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愈加明显,各地纷纷探索和实践,通过智能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在福建省的电池生产线上,通过算法的优化,良品率提升到了99.9%;陕西某老油田,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了工业智能体的构建,效率提升近30%。甚至在极端环境下,南极的新型AI智能机器人能够在零下60℃的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探索能力和负重能力。这些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和模式,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展望未来,国家将进一步推出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措施,聚焦核心基础、智能产品及公共支撑等18个方向的创新任务,鼓励和引导产业的不断创新。同时,国家将支持如上海、北京等地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通过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利用我国的工业体系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新动能。
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展示了国家在科技创新中的决心与力度,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将见证一个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经济模式的诞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