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言献策应对挑战
时间:2025-02-21 07:4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涌现出的新应用与新场景日益丰富,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需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以此为契机,需针对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与普及,如何加强自主创新、培育核心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教授鲍虎军表示,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具备庞大的市场,有海量的数据支撑和众多优秀人才。仍面临技术创新不足、核心领域依赖外部技术的短板。他建议通过改革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对原创性的研究与工程技术创新舆论,减少重复研究,从而改善当前的技术生态。还应加大对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和模型的研发支持,形成以高校与企业共同创业为核心的同步发展机制,以此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深化应用的过程中,政策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指出,政策支持能够激发创新的活力,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加大对科研与实践的金融政策支持,尊重创新并保护创新者权益,营造宽容创新失败的环境。同时,建议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创新示范区,以科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使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韩民春教授也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本资源。当前,我国对精通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交叉领域的人才需求大于供应,这对未来产业发展形成瓶颈。建议建设“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等教育中相关科目的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具备复合技术的高级人才。
为确保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同样亟需完善。在国家层面,必须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应对数据隐私、算法伦理等潜在风险。鲍虎军建议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各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数据使用规范与算法透明性原则,保障技术创新的健康生态。同时,加强对行业的自律监管,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人工智能的拓展应用将极大提升社会效益。在医疗、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深入应用,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优化产业结构。韩民春提出要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产业互联网的建设中,提升全产业链条的智能化水平,构建更为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还应鼓励部门支持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信贷评估、风险管理等智能化服务的落地。
在生产环节中,人工智能的引入更是直接关联到企业的转型升级。赵晓光指出,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需将生产流程、工艺等数据化,以便给予人工智能系统存储与处理,从而形成精准的决策支持。通过智能技改,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可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促进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言,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与伦理法规的相辅相成。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各行各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方需携手并进,共同应对挑战,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