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高层“互怼”:大模型价格战引发激烈辩论
时间:2025-02-16 05:50
小编:小世评选
昨日,百度内部发生了一场引人注目的“互怼”事件,牵动了业内人士的目光。两位资深的百度员工,现任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与火山引擎总裁谭待,针锋相对地表达了对当前大模型价格战的看法。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是沈抖在全员大会上的言论。他在会上提到:“国内大模型去年‘恶意’的价格战,导致行业整体的创收相较于国外差了多个数量级。”这番话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直接激起了谭待的反击。
沈抖的发言将火山引擎、阿里云、腾讯云等参与价格战的企业一并批评,指责火山引擎的DeepSeek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商业生态,导致AI产品陷入了激烈的营销竞争和价格恶性循环。沈抖特别提及了豆包这一具体案例,认为其训练及投流成本高,直接导致了行业的困境。
谭待对此作出了迅速反击,他在社交网络上回应沈抖的批评,强调豆包1.5Pro模型的成本实际上优于DeepSeek V3,指出其降价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不是“恶意竞争”。这场口水战,不仅反映了两位高层对行业未来的不同看法,也折射出在大模型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云计算行业所面临的复杂竞争局面。
此次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大模型降价、商业化模式以及DeepSeek的影响。沈抖指控火山引擎引发的价格战对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而谭待则认为沈抖抱怨降价是因为百度在大模型技术上未能取得足够的优势,反而是火山引擎通过技术创新带来了竞争力。了解到,去年大模型价格战几乎是所有云厂商共同参与的,百度也未能幸免,因此责任不应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
事实上,DeepSeek的兴起可谓是点燃了整个大模型行业的火药桶。最初,火山引擎推动了大模型的价格下降,随后各大云服务商都纷纷加入降价行列,以此谋求用户的青睐。百度也发动了自己的反击,不仅宣布文心大模型的ENTIE Speed和ERNIE Lite进行了全面免费,还推出了众多优惠政策,以争夺市场份额。
在这场价格战中,有一个客观现实是,虽然国内大模型在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依旧未能与国际竞争者拉开差距。沈抖提到,国内AI行业的整体创收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确实存在差距,而这一问题并不能只归因于价格战的影响,更在于技术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实力的迭代速度。
业界对技术创新的渴求和对开放合作的主张也在不断增强。许多人认为,大模型的降价并非全然消极,它所推动的开源、普惠可以引领行业进一步发展。例如,DeepSeek已成功激励了大模型的技术创新,挑战了以OpenAI为首的闭源巨头。
有行业人士表示,未来的大趋势将是更多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业务应用。近期,OpenAI宣布将ChatGPT的搜索功能向所有用户开放,显示了开放合作在提升用户体验上的重要性。同时,百度也在调整自身的战略,逐步拥抱开源与免费政策,以顺应市场变化。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云服务商们如何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转换,依旧是一个待解的难题。大模型的低价策略吸引了大量用户,但相应的收益却可能微薄,造成了企业在资源和人力上的巨大消耗。实际上,尽管云厂商们通过降价和促销活动获取了更多的流量和客户,但将这些转化为可持续的收入模式仍需深入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也涌现出了众多的市场需求。据统计,已有160多家企业接入了DeepSeek,并且许多央国企也在内测及采购新的深度学习工具,这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来看,沈抖与谭待的争论不仅是一场企业内斗,更反映出当下大模型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价格战的同时,技术创新与产品实力的提升才是未来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演变,云计算和AI的结合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只有通过精准的技术应用和市场布局,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