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举办人工智能专题研讨会 聚焦大模型技术与产业赋能
时间:2025-02-12 02:00
小编:小世评选
2月8日,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长江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武汉队’如何为产业发展赋能”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这场讨论吸引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大家围绕大模型技术的创新以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会议不仅是武汉在2023年开启的首场人工智能专题活动,也是对武汉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探索。
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为主题,着眼于DeepSeek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旨在为各方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与会者包括海云健康、德发信息、览山科技和东方赛思等知名企业,他们分享了各自在大模型建设和“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方面的成就,用实际案例为与会者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产业发展。
一位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该公司开发的智能收银系统能够简化用户操作流程,提高交易处理效率,同时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高级副总裁林喆表示,该系统已服务于超过一百万家商户,交易处理效率提升了40%。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彰显了人工智能在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借鉴。
某技术公司则介绍了他们与开源大模型的合作,旨在为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该公司的企业办公智能助手可以接入企业内部的知识库及数据库,通过智能问答实现知识的标准化。这种技术创新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利用率,推动了企业智能化进程。
在研讨会中,与会者还探讨了“紫东太初”大模型3.0版本的升级及其智能水平的进步,WPS AI的多项新功能上线,以及人工智能在工业企业大模型发展与应用中取得的显著成果。这些讨论不仅反映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表明了行业对进一步深化应用合作的强烈愿望。
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成为了讨论的焦点。专家指出,DeepSeek所带来的技术突破将推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进入“超车弯道”,但要实现这一潜力,企业需要加快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DeepSeek以其高性价比和低训练成本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应用机会,降低了企业在大模型应用上的投入门槛,有助于推动大模型在更多行业的快速落地。
研讨会上,还提出了“个人数据中心”的概念,期望未来在数据交互和提取方式上产生新的变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个人、企业甚至行业都将可以拥有各自的数据中心,通过智能分析形成新的数据价值。参会者还呼吁采用“产学研攻坚”模式,促成企业与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研发具有行业应用前景的工业质检大模型,以期提高缺陷识别的准确率。
随着会议的深入,部分代表提到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在链主企业培育、创新建设及资本投资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大家共同提出了多个建议,期待通过跨界合作和共同努力,推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上还解读了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武汉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在近五年内保持了40%的快速增长,并已形成覆盖基础层、算力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
在闭门研讨环节中,DeepSeek智能分析团队强调了依托武汉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共建的92个国家级科创)、光谷规划的2000P智能算力集群以及强大的汽车和光电子等产业基础,将为武汉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支撑。协会计划通过技术共享、场景对接和人才培养三大行动,持续关注大模型的应用创新,推动武汉在全国大模型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交流盛会,也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现了武汉在人工智能产业融合与发展的强大潜力。各方期待,通过不断深化智能技术的应用,武汉能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