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AI出口管制措施引发广泛争议,全球技术格局或将重塑
时间:2025-01-28 12:4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美国发布了一项新的人工智能(AI)出口管制政策,这一举措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广泛的争议。此政策不仅意在维护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还试图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管控,影响全球技术格局的演变。简而言之,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其在AI领域长期保持优势。
根据新公布的政策,美国将全球国家和地区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美国及其18个主要盟友,如日本、英国和韩国等,这些国家可以不受限制地购入美国的先进AI芯片。第二等级涵盖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在2025年至2027年间可以获得的处理性能(TPP)被设定在7.9亿,约相当于5万个英伟达H100 GPU的性能。这些国家也可以申请总量为50.64亿的算力限制,确保它们在技术上的发展不超过美国约12个月或一代。这一分级制度显然意在通过时间上的滞后限制对其他国家技术发展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美国首次对人工智能的出口进行管控。自2022年10月以来,美国就已经针对中国实施了首轮芯片出口限制,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的AI芯片及相关设备。2023年10月,美国又推出了第二轮管制措施,扩大了限制范围,涵盖了更多类型的AI芯片,并将100多家中国芯片企业列入实体限制名单。新的措施在过去两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对不同国家的技术管控,使得褊狭的“AI铁幕”愈加明显。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涵盖了智能芯片、开发框架及通用大模型等多个领域。例えば,中国移动推出的“九天”人工智能基座和中国电信的星辰大模型系列都显示出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能力。这表明,即使在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制裁措施之下,中国的AI产业依然能够持续快速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也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全力发展云计算、智算和超算等各类计算资源。整体算力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实施的“东数西算”工程、以及自主研发的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等项目,标志着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扎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在不断拓展。据统计,72家中国企业被评为全球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2%,这有力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化和智能化进程。
美国此次的出口管制措施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甚至在美国本土也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一些美国高科技企业对此表示忧虑,且称新的限令可能成为美国科技行业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因为此政策将美国企业在全球芯片市场的份额缩减了80%。这种操作近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仅会损害他国的技术进程,更有可能对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技术壁垒的建立,背后反映出的并不是一种合理的安全考量,而是将全球创新生态视为可操控的私有财产,用以维护自身利益的短视行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庞大前景与利益应当属于全人类,科技的发展不能被少数国家独占,必须为全世界的共同进步所分享。对此,中国外交部对此政策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态度,并表示将采取坚强措施,以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美国的新出口管制政策展现出了其对新兴技术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在国际合作与共享精神方面的缺失。这场争论不仅关系到技术的进步,更有可能重塑未来全球技术格局与经济合作的面貌。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唯有开放与合作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