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坤琳教授加入猿编程担任认知科学顾问 共助青少年编程教育发展
时间:2025-01-24 20:0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魏坤琳教授正式宣布加入猿编程少儿编程研究院,担任认知科学顾问。魏教授的加入,不仅为猿编程的课程研发带来了新的学术视角,更为青少年编程教育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魏坤琳在其声明中表示,自己对加入猿编程感到非常高兴,并强调了探索如何让中国的孩子更科学、正确、全面地学习编程与理解科技的重要性。他认为,编程教育不仅是技术,更是培养孩子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这不仅是一个新身份,更是探索编程教育新使命的开始。” 魏教授的这一观点,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共鸣。
猿编程,作为国内知名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致力于将编程教育与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育体系。目前,猿编程已汇聚了计算机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顶尖专家,拥有超过1000项知识产权,并在过去8年中培养了超过600万学员。从成立之初,猿编程就专注于技术创新与教育研究,努力攻克少年编程教育中的各种挑战。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顶层设计,并在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一政策背景下,魏坤琳教授的加入与猿编程的目标高度一致。针对未来教育的走向,他表示:“学校教育将愈加重视科技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适应时代潮流的趋势。”他指出,无论是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还是迎合国家教育的新发展,我们都需要培养孩子对智能科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家长和教育者的讨论中,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智能科技理解能力却依然是一个挑战。魏教授对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强调了让孩子了解计算机底层逻辑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基本编程能力的必要性。他指出,编程不仅仅是代码的书写,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编程,孩子们能够学会从现实中提炼出问题,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运用逻辑和算法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将这些方案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获得三项关键能力的提升:是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关键信息的能力;其次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是用逻辑与算法构建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提升,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教授进一步强调,真正的智力掌握在于“实践中的思考”,而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的记忆和背诵。
猿编程不仅关注孩子编程技能的培养,更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使命。其独创的“四个一”培养体系,旨在通过教授一种编程语言、培养计算思维、提升创造能力和拓展未来视野,来让孩子在编程学习中得到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尤其在青少年思维认知塑造的关键时期,猿编程特别注重计算思维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算思维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而编程是锻炼计算思维的最佳途径。”魏教授说道。他指出,编程项目需要孩子创造解决方案,逻辑思维贯穿于整个编程过程,帮助孩子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操作步骤,从而培养出强大的计算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编程学习,也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为了进一步强化孩子的思维能力,猿编程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计算思维》课程,涵盖11个信息科技领域,并设计了近200个经典场景。通过寓言故事的方式,课程引导孩子们学习科技背后的智慧,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猿编程还推出了以计算思维为主题的科普童书《科技少年日记·计算思维篇》,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复杂的科技概念。
在提升孩子计算思维的同时,编程也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元认知能力。魏教授阐释到,编程过程中不断检查和调试代码,让孩子们学会审视自己的思路,并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最终培养出强大的元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转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帮助孩子在各个领域更加出色。”他说。
更重要的是,编程能够赋予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魏教授感叹道:“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都没能为世界创造出东西,而编程则是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的过程。”当孩子完成一个游戏、动画或实用工具时,他们会体验到用脑力去改变世界的乐趣,这种成就感激励着他们继续探索与创造。
魏坤琳教授的加入为猿编程的教育使命增添了强劲的学术支持,让我们期待在他与猿编程团队共同努力之下,能够为更多孩子开启一扇通往科技与未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