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委员提议利用AI提升老年服务能力
时间:2025-01-17 10:4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来自民盟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王喆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一项引人关注的议案,建议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以增强对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的服务能力。王喆指出,当前,北京市的老年人总数已经超过500万人,而其中“老老人”(通常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80岁以下的失能失智老人数量更是高达9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本市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仅有约3.3万人,能够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持证护理员更是不足2万人,这种人才资源的短缺导致养老服务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王喆强调,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科技手段,具备提升老年服务质量的巨大潜力。他提到,北京市已经在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布局。从产业转型到社会治理,AI技术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老年服务领域,AI技术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这一问题,王喆给出了具体建议。他认为,要充分发挥北京作为“人工智能第一城”的技术资源优势,应积极引导各方参与到老年服务的创新和建设中来,建立开放的合作。通过这个,各方能够共同收集和分析与养老相关的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还应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针对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开展一系列专项研究,开发出更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智能硬件和软件。
比如,王喆提到,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交流,与家人保持联系。同时,人脸识别技术能够用于保证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如识别陌生人的来访等。而运动辅助设备则可以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因活动不足引发健康问题。情感交互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通过虚拟助手等形式提供陪伴服务,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王喆也指出了需要注重的一点,即保护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确保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政策制定上应更加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未来的养老服务中,王喆期待能够打造一个包括智能居家养老、社交互动、医疗健康等多项服务内容的综合性,让老年人在各个方面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他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将会显著提升,进而促进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的转型与发展。
,王喆希望引发社会各界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与关注。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创新思维。他呼吁,、企业、科研机构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携手探索和落实更多创新的人工智能应用方案,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这样的举措,北京有望在未来成为老年人服务的典范,不仅在国内树立榜样,更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