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工信部发布151个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推动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

工信部发布151个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推动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

时间:2025-01-13 17:30

小编:小世评选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近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发布了151个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旨在通过这些示范性案例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大对典型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在新型工业化中的有效推广。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形成新质生产力,也为我国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势在必行,这一行动的目标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借助人工智能的广泛渗透性和创新性,我国的制造业能够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重塑产业技术体系和生产模式,最终实现向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截止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涵盖了从芯片到应用的多个关键环节。这一基础不仅为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加速了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步伐,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型。这些已有的成就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铺就了坚实的基础。

在推动人工智能工程的过程中,供需两端却呈现出一种“冷热不均”的局面。在供给侧,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创新,企业越来越将工业领域视为应用的重要市场。但在需求侧,企业的应用意愿却不尽一致。大企业因资源及技术储备充足,能够快速进行人工智能的部署与应用;而很多中小企业因缺乏资金及技术支持,对人工智能的应用积极性明显不足。这种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了在先进制造业中应用较多,而一般制造业推进则相对缓慢的局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降低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门槛。由于工业场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性和可靠性。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推出更为适用且具普惠性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工信部成立的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在人工智能的评估测试及运营维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技术进步是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的关键所在。对此,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尤其是在智能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通过夯实算力、算法和数据等基础技术构件,我国不仅能够培育出多款通用大模型,还能推动行业大模型的快速发展。重视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促进消费电子领域向更高智能化水平迈进,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和应用。

进一步激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同样重要。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鼓励产学研的合作,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标杆案例。提供服务于中小创新企业的基础设施,降低其参与市场的门槛,也是促进更多企业共同参与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举措。如此一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人工智能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注入了无限可能。借助于工信部发布的这151个应用案例,各地与企业应加大合作、缩小供需差距,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推广与深入应用。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得先机,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崛起。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