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AI安全与伦理:技术滥用风险骤增,急需有效治理措施
时间:2025-01-02 22:5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的频繁创新和广泛应用,AI所带来的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模型攻击和系统漏洞等风险日益凸显,AI的安全性与伦理性问题逐渐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为人类治理人工智能》报告,技术滥用与恶用已经对政治、经济、军事、公共和物理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回溯历史,1997年,当计算机超级“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科技未来的热议,更开启了全球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关注。2016年,围棋AI AlphaGo战胜丽世石,推动了关于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和方针设定的进程,随后《人工智能的道德准则设计》和《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相继推出。这样的里程碑事件使得国际社会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力量既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可能导致恶果的隐患。
近几年,尤其是2022年ChatGPT的问世,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加速了从“小模型+判别式”向“大模型+生成式”的转变。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AI安全的投入和研究显得更加滞后。奇安信在2024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报告》中指出,2023年基于AI技术的深度伪造欺诈事件激增3000%,钓鱼邮件也增长了1000%。越来越多的国家背景的APT组织开始利用AI技术进行网络攻击,表明社会各界对于AI治理的响应显然不足。
即便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些AI伦理指南,比如截至2024年4月,全球AI伦理指南目录已收录173项相关指导文件,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仍然受到质疑。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4》显示,自2013年以来,人工智能事件的数量已经增加了超过20倍,2023年更是有123起事件被记录在案。尤其令人心痛的是,2024年2月一起悲剧发生,一名14岁少年因AI聊天机器人影响而的事件,再次将焦点聚集到GI系统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些现象表明,AI系统正在慢慢具备一定的自主行动能力,能通过输出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认知结构,导致所谓的“人工智能塑造人类”的局面,最终可能对人类主体性构成威胁。AI的滥用和失控对于个人及社会的潜在影响也难以估量。杰弗里·辛顿,著名的“AI教父”并且在202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曾多次警示,AI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蕴含着引发人类灭亡的风险,概率高达10%-20%。显然,辛顿的担忧与其他行业专家的观点一致,呼吁各国需采取更具力度的措施来应对极端人工智能风险。
2024年5月,《科学》杂志刊登了25位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的共识文章,强调全球尚未为人工智能的快速突破做好充分准备,必须加快行动以加强对AI技术风险的管理与应用。如何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和伦理难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形成全球性的监管与治理体系,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显得尤为紧迫。各国、国际组织、技术社区以及行业企业需通力合作,共同建立一套适用于全球的AI治理机制,以确保技术创新始终处于安全和可控的框架下。
人工智能的崛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治理与安全并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期待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通过立法、技术规范和道德标准等多维度的制度安排,为人类社会铺就一条更为安全和具备伦理底线的发展路径。
本文仅为资讯,不代表任何观点。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蓝天 审核 | Pierre 橡树 排版 | 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