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支持北京大学《儒藏》数字化工程
时间:2024-12-15 04:40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12月9日,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了一项重要合作计划,旨在支持北京大学实施《儒藏》的编纂和研究工作。此项目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为核心,借助字节跳动研发的“识典古籍”智能整理,推动古籍的数字化进程。同时,相关成果也将在“识典古籍”免费向公众开放,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儒藏》编纂工程始于2003年,由当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发起,这一项目是北京大学的重点学术文化工程之一。它旨在全面收录与儒家经典及其多代注解相关的古籍,特别是那些集中阐述儒家思想的典籍。通过这项工程,研究者们希望能够凸显儒家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自工程启动以来,已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四个国家的500余位学者参与进来,形成一个跨国界、跨文化的研究团队。经过漫长且深入的工作,《儒藏》的先期成果《儒藏“精华编”》顺利完成,集中展示了中日韩越四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儒学文献。为了确保所整理文本的学术可靠性,编纂与研究中心在编纂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多种古籍目录,并走访了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搜集了大量珍贵的馆藏善本。
根据官方网站的信息,编纂团队到2022年底已经整理完成并出版了《儒藏“精华编”》的中国部分,共510种、282册,总字数接近2亿字。这些成果的问世,标志着《儒藏》工程在古籍整理与传播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北京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及《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表示,未来将致力于通过更便捷的方式向广大读者开放《儒藏》的成果,使其更易于被学者和大众使用。这不仅为儒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文献支持,也将促进其理论的传播和应用。
“识典古籍”是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出的古籍数字化,它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断迭代更新,目前已经具备了版式识别、自动标点、结构整理、校勘等一系列涉及古籍整理的全流程功能。这意味着,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将不仅平均化传统文献的获取与使用,还能提升其可读性和学术研究的便捷性。
依托“识典古籍”,未来全本《儒藏》的编纂成果将通过该分批上线,使得全国的读者都有机会接触到更加丰富的儒学经典。这不仅是对古籍文化的保护与再现,也为古代经典的传承和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借助数字化和网络技术,这些传统的智慧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
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对《儒藏》项目的支持,不仅是在经济上的投入,更是在智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古籍的数字化将有效地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儒家文化、了解传统智慧。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与探索,也是对未来人文关怀的一种回应。
,随着《儒藏》数字化工程的持续推进,我们期待能够看到更多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火花落地生根。通过这样的项目,不仅能够让古典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发展,也将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提供重要支撑,为构建当代人文思想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