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发布脑机接口行动方案 计划2027年实现临床应用
时间:2025-01-14 11:50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1月6日,上海市在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脑机接口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抓住脑机接口技术的迅猛发展机会,培育和推动未来相关产业。该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在2027年前,使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临床应用,同时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建立起初步的脑机接口创新生态。
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市计划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帮助失语、瘫痪等患者恢复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在产业层面,将引育五家以上拥有脑机接口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的自主创新企业,以及十家以上产业链上下游的骨干企业,力求在2030年前实现脑机接口产品的全面临床应用,使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具备自主可控能力,进而推动上海成为全球脑机接口产品的创新高地。
《行动方案》还详细列出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设想系列侵入式和半侵入式的脑机接口产品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失明患者恢复部分视觉能力,还能为瘫痪患者重建触觉感知与运动能力。针对难治性癫痫和重度抑郁症等脑部疾病,将为其提供新型的治疗方式,从而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实现这些目标,《行动方案》鼓励各类创新主体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运动控制、语言合成、神经疾病治疗、视觉重建等相关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同时,面向康复、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支持企业开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增强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培养健全的产业链是提高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关键,因此《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加快关键材料与零部件的研发进程,如柔性电极、低功耗神经信号采集及刺激芯片、医疗级植入式电池等。这一系列举措致力于加速实现产业链的国产化,使上海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位置。基于上海市强大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基础,方案还计划协同开展与脑控康复相关的外骨骼、人形机器人、机械臂及义肢假体等外围设备的研发。
在科研和教育资源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将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研究,探索脑机接口技术的新赛道,同时借助建设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微纳加工、动物实验和脑电数据集等多种促进措施,为全球优秀的脑机接口研发成果提供孵化和转化的机会。通过建立起上海市脑机接口重点实验室,他们希望吸引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产品的研发。
在推进政策落地的过程中,《行动方案》将注重科学监管,积极执行《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并建立脑机接口科技伦理审查专家复核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建设临床试验基地、研究病房和试验队列,支持企业进行脑机接口产品的临床实验。
《行动方案》也强调了标准化的重要性,通过推动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的基础与方法标准的制定,提升检测技术和工具的研发能力,进而优化产品的测试服务。对于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方案鼓励设立专人专项负责以提升审评审批效率,从而确保相关技术的快速落地。
上海市还计划鼓励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术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和创业孵化,支持国际人才引进,以加强人才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专业的孵化器和产业集聚区,致力于建立脑机接口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与对接,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总体而言,《脑机接口行动方案》为推动上海市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蓝图,不仅展示了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宏伟目标,还为技术突破、产业培育和临床应用的融合发展铺平了道路。可以预见,到2027年,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成熟,上海市将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为广大患者带来希望,使他们能够重新获得失去的感官与运动能力,最终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