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全球科技市场震动
时间:2024-12-12 10:00
小编:小世评选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胜选以来,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约措施不断加剧。最近,美国商务部将136家中国企业及科研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这些机构大部分来自半导体产业链,涉及半导体设备、材料及制造等多个环节。这一举措明显意在抑制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迅猛发展,连行业巨头台积电也被迫停止对中国大陆公司生产7nm以下的先进芯片。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选择了反击措施,不仅禁止关键半导体材料如镓、锗和锑的对美出口,还对石墨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出口审查。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于最近宣布对美国科技公司英伟达开展反垄断调查,立刻引发全球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受此消息影响,英伟达股价当天下跌2.55%,市值瞬间蒸发约6400亿人民币。
英伟达成立于1993年,最初专注于GPU(图形处理单元)芯片的研发。随着AI技术的崛起,GPU芯片迅速成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核心工具,英伟达因此稳居全球科技巨头之列,其在AI芯片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公司市值高达3.5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
英伟达为何会成为中国反垄断调查的目标呢?主要原因涉及其在中国市场的几项行为。英伟达在五年前收购了网络互联设备巨头迈络思科技时,中国监管机构在批准这项交易时附加了两项重要条件:一是不允许将英伟达的GPU芯片与迈络思的设备进行捆绑销售,二是要求英伟达继续向中国市场公平、合理和无歧视地提供GPU芯片和设备。英伟达未能遵守这两项条件,特别是在美国的出口管制影响下,英伟达向中国市场提供的特供版本GPU芯片,有些高性能芯片甚至被完全限售。中国为此启动反垄断调查,显得有据可依。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言辞也令中国监管部门感到不满。作为美籍华人,黄仁勋在一次公开场合将某个小岛称为“一个国家”,此言论触碰了中国的敏感神经。在2023年,英伟达在中国的营收高达104亿美元,控制了中国AI芯片市场的95%以上,因此,黄仁勋的态度让人失望。在这样一个重要市场,他如果无法体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尊重和历史状况的认知,势必带来更大的反感。
英伟达的市场行为并非仅受中国监管的审视。早在今年2月和7月,英国及法国就分别对其展开了反垄断调查,而在8月份,美国也宣布了相关的反垄断调查。欧盟的反垄断监管机构也在12月7日重新对英伟达展开审查。可以说,作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佼佼者,英伟达在近几个月内面临来自中美欧三大经济体的联合压力,其市场地位受到了严重质疑。
面对中国的反垄断调查,英伟达迅速作出反应,表示将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竞争。虽然表面上显得从容不迫,但这种态度在中国公司及消费者中显然会引发不满。在此刻,中国市场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当监管机构已经做出调查决定时,意味着它们已经准备好应对一切结果。如果英伟达果真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仍然不会停滞不前。例如,华为旗下的海思昇腾芯片在许多关键性能上已经接近甚至赶超了英伟达的主流产品。
可以预见,英伟达若失去中国市场,其未来将充满挑战。中国芯片行业的国产化进程也将更为加速,市场也将孕育出更多具备竞争力的本土技术。对于依赖中国市场的任何外企而言,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将为其发展埋下伏笔。愈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科技企业在谋求商业利益时,务必关注并理解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变化和市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