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发布:中美差距缩小,仍居前两位
时间:2025-07-27 11:55
小编:小世评选
在日前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备受瞩目的《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正式发布。这份报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手发布的,标志着全球对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观察工具已经持续五年。
报告的发布,聚焦于基础支撑、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以及国际合作交流五大维度,以三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全球人工智能的创新格局。该指数对各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国家在该领域的优势与劣势。
根据《指数报告2025》,2024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以77.97的高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中国以58.01分位列第二。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美之间的分差由2023年的22.02分缩小至19.96分,表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行业的综合实力也在持续增强,特别是在芯片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顶级学术论文数量以及大模型开发数量等方面,合计占据参与评估国家总数的50%以上。
在整体的发展格局上,报告指出,第二梯队国家整体规模正在收缩,而每个国家的特色优势愈加明显。第三梯队的国家多为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但在人工智能创新的综合表现上却水平中等,缺乏显著的突出优势。第四梯队国家普遍面临能力短板,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亟需提升。
回顾近五年人工智能创新指数的TOP10国家,中国作为该领域的绝对主力之一,其发展状况备受全球关注。《指数报告2025》显示,在五大一级指标中,中国均排名第二;在计算基础、人才教学以及其他多个二级指标上,均跻身前列。这一系列的数据反映出,中国在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扎实基础和不断进步。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过去五年中累计产生的顶级会议论文作者超过3000名,首次超越美国。而在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方面,中国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的数量相比2019年翻了一番,并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人工智能开源项目的数量也显著增加,自2018年以来已增长超过1.5倍,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
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行业中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与美国相比,整体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高价值专利数量和风险投资规模等方面,中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继续努力以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报告对未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几条观察和见解。在技术演进、产业融合、国家间竞争、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也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享资源与经验,以推动全球人工智能的繁荣与发展。
来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中美人工智能发展状况的比较信息,也为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在未来的发展中,仅有不断的创新与合作,才能保持在这一高速发展的领域中的竞争力。相关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国际合作,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