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推动地学与AI融合创新
时间:2025-07-11 19:3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7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正式揭牌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这是学校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学院的成立,不仅是学校整体发展布局的体现,也是对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积极响应。通过这一新,学校期望在地学与人工智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学科交叉创新,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的紧密结合。
在揭牌仪式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表示,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响应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一部分。雷书记强调,该学院将围绕深地、深海、深空和极地等关键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攻关,以期推动传统地学向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型升级。这一战略不仅是重大的创新部署,更是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的具体行动。
随着全球AI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都在不断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而地学作为一门观察和研究地球及其自然现象的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为地球科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雷涯邻还提到,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将为学校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学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服务能力方面不断提升。他指出,学校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创建具有地大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与科技高地,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校长赵志丹在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学院应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持创新精神,整合各方智慧,推动产教融合和科技教育的深入合作。赵校长强调,学院应该既要注重理论研究,也要关注实际应用,以不断突破AI技术的边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赵志丹希望,学院成为地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为打造行业内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源泉而不懈努力。
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长兵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学院的组织架构、学科布局、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及校企合作。周院长表示,学院将以“地学+人工智能”为发展方向,着力构建“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助力学校在地学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人工智能学院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等7个本科专业,并共建多个博士点,形成以计算机与软件系、人工智能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地理信息科学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和实验教学中心为主的学科格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已经在数据分析、模式识别、模拟预测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例如,在地质勘探中,AI能够通过分析大量的地质数据,帮助地质学家更加准确地预测矿藏的分布情况;在气候变化研究中,AI技术可用于模拟气候模型,提高预测的精确度。这些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科研的效率,更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未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希望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推动地学研究的新突破,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学院还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助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来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不仅为学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人工智能与地学领域的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推动学科交叉与创新,学院有望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地学科研的新引擎,开启无数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