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智能化提升粮食收购效率 青岛麦田的科技革新

智能化提升粮食收购效率 青岛麦田的科技革新

时间:2025-07-07 21:25

小编:小世评选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广阔麦田中,联合收割机在烈日下挥动着它的铁臂,正在有序地收获一望无际的金色小麦。这是麦田的丰收季节,伴随着夏粮开秤的脚步,粮食收购工作正从南到北迅速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扦样、检验和称重成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及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粮食收购的智能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在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智能扦检控制系统正在积极发挥重要作用。6月20日上午,当售粮车辆抵达智能扦检指定区域后,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立刻启动,雷达扫描装置迅速识别出车辆车型及粮种等信息。随即,系统自动生成10个扦样点位坐标,机械臂接收指令后沿轨道精准移动,开始一系列快速高效的采样、分样和质检工作。不到20分钟,关于小麦的杂质、水分、容重及不完善粒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便跃然纸上。

“通过智能扦检系统,售粮农户可以实时观看整个检测流程,并获得即刻的数据反馈,这样的透明度和高效性大大提升了农民的信心。”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仓储科科长韩高强说道。在传统的粮食收购过程中,人工扦检需要耗费约40分钟来完成所有必要的操作,而智能化的扦检系统却能将这一时间缩短至20分钟,效率提升了整整一倍。同时,系统也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粮食的入库质量。

关于智能扦检的准确性,韩高强强调这是系统的核心突破。“我们在2024年7月对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升级,目前已使用第三代智能扦检系统。每一代设备的升级,都基于持续的测试和训练,以保证采样方案的准确性和制定效率。”据了解,随着设备的更迭,采样检测时间逐代缩减,第一代系统的30分钟检查时间已经被新的技术大幅压缩到20分钟之内,设备本身也变得更加轻便,便于操作。

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使得我国的粮食管理系统日趋现代化。在中储粮智慧监管的支持下,全国900余家直属库的粮情信息得以直观呈现。针对粮食的购、销、调、存,全新搭建的3D立体可视化数字仓储管理使得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人工智能预警的研发,涵盖粮食数量监管、质量监测、人员行为监管等多个维度,通过25种预警算法实现对异常事件的三级穿透式监控,将“人找问题”转变为“问题找人”。

在业内专家看来,推动国家粮仓的智能化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专家指出,要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中实现高效和精准,必须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积极推动国产化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提升粮食储备智慧粮库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国产化水平,正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硬件生产商需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以进一步提升国产硬件设备与智能算法的适配性,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作。

粮食储备产业已进入全面智能管理的新阶段,粮食储备行业应积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应用场景,推动最新科技成果在粮食储备方面的实践应用。通过开发大数据模型、丰富风险预警算法,并加强数据训练,行业能够进一步控制人的行为风险,实现粮食储备产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

中储粮集团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粮食储备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更高水平的科技手段与管理,国家能更好地维护粮食安全与稳定,为全国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和保障。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青岛麦田的收购效率,更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标志着我国向智能化粮食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