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揭晓华人AI科学家重磅榜单
时间:2025-07-07 16:15
小编:小世评选
作者|董雨晴
在刚刚结束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备受瞩目的华人AI科学家榜单首次向公众揭晓,显示华人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地位。此次榜单不仅涵盖了多个行业的重要人物,也展示了华人在AI前沿探索中的卓越贡献。
其中,多位华人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和科技行业内备受推崇,他(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展现出杰出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创新。我们来关注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任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被誉为“CV界的诺奖级工作”的ResNet之父。通过提出残差学习(Residual Learning)概念,他成功攻克了神经网络长期以来存在的“梯度消失”难题,极大推动了深度学习的发展。他的论文引用数超过40万次,显示出其在学术界的广泛影响。近期,他刚刚成为Google DeepMind的杰出科学家,同时保留MIT终身副教授身份,继续在AI领域引领潮流。
另一位在计算机视觉与自动驾驶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同样不容忽视——他是蔚来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领导者,致力于将计算机视觉与自动驾驶技术融合,并曾发表多篇影响深远的学术论文。他的贡献在于解决了许多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题,为未来的智能驾驶铺就了道路。
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AI领域也涌现出不少重要人才。例如,华为的AI处理器和MindSpore框架的背后排头兵,他作为核心操盘手,推动了华为在AI基础模型和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方面的前沿发展。还有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的研究员,他专注于AI基础模型的构建,致力于实现技术的落地与应用。
在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及核心技术奠基人正在推动视觉算法框架的进步,而该公司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也在他(她)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还有一些杰出年轻科学家,他们在视觉-语言理解、多模态大模型等基础研究中屡获佳绩,其工作在CVPR和ICCV等顶会中频频发表,成为推动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际科技界人才争夺战的关键参与者,华人在硅谷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最近,Meta公司宣布组建“超级智能实验室”,扎克伯格亲自出马挖掘优秀人才,甚至给出了高达1亿美元的薪酬承诺。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华人科学家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占据了不少席位。
当前的AI人才生态却并不完全乐观。尽管有顶尖企业通过高薪吸引人才,但基础科研的短缺以及年轻学者的培养仍是未来的挑战。梁文锋曾表示,全球前50的AI人才中,并不全在中国,但他相信中国也能培养出如此的人才。
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也在积极拓展AI领域的人才引入。他启动的Top Seed人才计划旨在寻找大模型领域的顶尖人才,期望通过引进新鲜血液,助力公司的技术崛起。这些举措不仅突显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出AI技术研发的高成本与高风险。
根据东壁科技数据发布的《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态势分析报告(2015-2024年)》,在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在AI领域的学术发文总量也逐步增长。腾讯、阿里和华为等公司分别在科研成果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仍需与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持续竞争。
分析数据同样显示,AI作为密集技术产业,其学术研究显著集中于前列企业。美国和中国的TOP15企业的发文集中度均超过99%。这表明,科研投入不仅局限于人才数量的积累,更在于企业对于技术方向的把握和投入的深度。
随着全球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加深,华人AI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愈发显著。此次榜单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未来AI技术发展的希望和期待。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持续的创新与人才培养将是推动AI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期待未来能见证更多华人在全球AI领域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