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2025年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拔尖创新班 加强人才培养与实践结合
时间:2025-06-22 18:25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将正式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拔尖创新班,这一新举措是学校近期成功获批的“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急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班级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特别是人工智能学部,为培养具备高层次、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
新开设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将实施一种全新的“院所一体”管理机制,打破传统教学与科研体系的界限。通过强化课程教育与科研训练的结合,学校计划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科研选题、实践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与协同。
此班级将引入双导师制度,来自高校的学术导师将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指导、科研训练及学术规划;而来自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实践导师则将带领学生深入实际项目,参与科研与开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与科技发展。通过这种双重培养模式,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将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的学生,学校将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明确,重点强化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术能力及创新能力。具体举措包括引入项目式案例教学,设置跨学科、双语及数智课程,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中特别设计了个性化的AI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学校还将构建专属的知识库,整合教学资源,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推进多模态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信息形式,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偏好与习惯。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还将特别关注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如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这些竞赛不仅锻炼学生在高压力环境下的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课程设置将以项目驱动学习模式为主,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真实的企业项目或科研课题,从需求分析到产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深入体验整个科研过程,提升其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学校将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鼓励其向国内外知名期刊投稿,提升他们的学术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学校也会支持学生申请专利,保障其创新成果,并通过与国际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组织联合研究项目,推动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扩展他们的学术视野。
实践资源和支持
为了保障人工智能拔尖创新班的顺利运行,齐鲁工业大学为班级配备了兼具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确保课程内容紧跟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同时,学校将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以及山东省无人系统智能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产业、接触真实项目。
齐鲁工业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拔尖创新班,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举措,更是推动人工智能学科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系统化的双导师制、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及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学校旨在打造一批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未来,这些学员将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齐鲁工业大学的决策将为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结合提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