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举办首届机器人自由格斗赛 助力人形机器人技术走向市场
时间:2025-05-27 17:0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深圳再次成为科技与产业的焦点,此次是因为首届机器人自由格斗赛的举办,这场赛事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为其市场化铺平了道路。5月22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深圳众擎机器人公司联合多方正式推出了全国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竞技主体的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这一赛事让观众领略到了硬科技的魅力,推动了具身智能技术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在同期的澳门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上,深圳另一家知名企业优必选也展示了其最新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C与熊猫机器人优悠。这些来自深圳的创新公司,正不断向全球展现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技术进展。深圳被誉为“机器人谷”,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向全球市场,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具身智能”。
机器人之间的格斗赛并非只是一场吸引眼球的娱乐活动,实际上,这是对人形机器人综合性能的一次严格检验。正如世界数字科学院国际首席人工智能官,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创始会长杜兰所说,格斗是一个高度实时、对抗激烈的复杂场景,机器人需要具备身体、脑部控制及运动协调的高度协同能力。参与比赛的机器人不仅要“动脑思考”,还必须具备迅速应变的能力以及全身出击的能力,这使得这项赛事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
比赛中涉及到的“身体”部分构成了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包括减速器、执行器、传感器等核心组件。它们需要在比赛中支持机器人的多关节运动,实现如挥拳、闪避和转身等复杂动作,而这样的激烈对抗也会对其材料强度、抗冲击能力等性能进行全面考验。
“小脑”指的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是其动态感知的中枢。这一系统需要在毫秒级内做出响应,完成路径规划、攻防判断和步态调整等复杂任务。而“大脑”则是机器人内部的人工智能系统,负责战术推演、行为决策等关键任务。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机器人AI正经历由静态指令向动态学习的转变,而这场格斗赛正好为检验AI在复杂场景下的反应能力提供了理想的。
这项赛事不仅为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了实战检验的场所,也让公众体验到未来科技的无限可能。从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现在的深圳自由格斗赛,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出实验室,面对真实市场和社会的双重挑战。这反映了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真实景象,既有灵活迅疾的高光时刻,也有跌倒失控的成长烦恼。
杜兰也指出,尽管国产人形机器人的身体和小脑部分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大脑”层面,AI技术距离真正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很大差距。例如,简单的洗衣动作就需要数十个自由度的协调,而目前的AI模型依然只能在预设的选项内进行操作,对物理世界的不确定性理解仍显不足。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常常在跌倒后无法判断原因和自我恢复,需要人工干预来帮助解决问题。
尽管如此,AI大模型的不断进步正在推动机器人向“具身智能”的理想状态靠拢。2024年,World Labs发布的空间智能模型意味着AI可以通过图像重建三维世界,给“物理AI”带来了新的期待。但杜兰提醒大家:“文本世界的大模型已达到实用阶段,而物理世界的大模型仍处于初始阶段。”这进一步表明,人形机器人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共同朝着“GPT时刻”的未来迈进仍需时间。
在这一背景下,广东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创新高地,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24万台,占全国总量的44%。2025年,广东将实施《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多个举措为产业发展加速,为技术突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展现,也为技术的市场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表示,这项赛事不仅展示了广东人工智能发展的强劲势头,同时也让前沿技术以更生动的方式与大众见面。因此,深圳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推动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未来,深圳将不断推动政策、市场、资源的深度融合,创造条件使具身智能的应用落地。通过开放多个应用场景,深圳将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结合,为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无限可能。在这个科技浪潮中,深圳正用一整座城市的力量推动机器人向更广泛的市场迈进,展示科技创新的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