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具身智能市场爆发在即,上海引领科技创新新篇章
时间:2025-04-24 20:3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4月28日,上海工业智能中心迎来了一个重要的科技盛会。图灵奖得主、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在此次大会上指出,“领域下一个挑战是,实现‘具身通用’。”这一论断标志着“具身智能”这一学术概念正在迅速转化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预计到2025年,具身智能将成为全球市场竞争的焦点。
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全球具身智能市场的增长率惊人,预计从2023年的18亿美元攀升至2028年的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6%。这一数据表明了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显示出这一领域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
上海,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示范区和产城融合的实验场,已逐渐发展成为智能科技创新的高地。它不仅是市南部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也是智能制造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名片”。在此次大会上,众多行业领袖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的结合路径,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具身智能:从理论到实践的新征程
自1950年艾伦·图灵在其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出智能机器应具备“与环境交互、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的设想以来,具身智能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开始潜行于学术界与科研机构之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兴起,这一传统概念正快速演变,逐渐走向实际应用的舞台。
最近的技术进展,特别是谷歌DeepMind推出的新的智能决策模型,使得机器人的决策速度提升了14%。英伟达对人形机器人公司的投资以及其GEAR实验室的设立,进一步证明了科技巨头们对于具身智能领域的重视。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也表达了与行业的共识,认为具身智能将使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人类世界。
展望未来,具身智能预计将在医疗、教育、家居等多个行业中展开影响。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未来人机共生模式的重新定义。
政策与市场:上海的信心与行动
上海在本次大会的举办中,不仅展示了其在科技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潜力,还致力于成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高地。大会中的多场圆桌讨论集中探讨了当前的技术趋势,以及如何借助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
智能机器人,被视为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在工业4.0浪潮中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新宠。根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75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2.7%;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甚至将扩增至3000亿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前景,各类智能机器人企业纷纷涌现,优秀的创新力量在上海高效集聚。像节卡机器人、非夕科技和飒智智能等企业,已经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突破,使得上海成为承办具身智能相关活动的“风水宝地”。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未来的发展思考
大会上,众多行业领军者就如何在具身智能的背景下重塑产业趋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创始人张一甲重磅发布的《共潮生:2025产业发展30个判断》报告,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基于市场动向和技术变革的最新见解。
除了具身智能的圆桌讨论,4月28日下午的会议还设置了针对算力与Agent的主题讨论,这两者在未来产业升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位专家在会议上探讨了如何推动智能技术向商业化的转变,确保在万亿级市场爆发之前,占据市场先机。
在这场“科技产业新风向”大会中,不仅是新时代科技的盛典,更是一次激发思维碰撞的思想盛宴。通过探讨具身智能的最新发展与未来前沿,上海正将自身打造成全球科技创新的基地。随着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具身智能的未来会在实现人机共生的道路上谱写出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