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实验室推动AI发展,构建中国算力网'高速公路'
时间:2025-03-25 02:5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一个热议话题,其中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院士的发言尤为引人关注。他强调,国家应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并提到了如何在国内构建一个高效的算力网络,以支撑AI发展的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如杭州深度求索公司发布的DeepSeek-R1,它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 significantly 降低了开发成本。这一进展使得AI技术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专属,而是允许更多初创企业和研究者参与到这一领域,促进了应用的多样化和普及。这标志着AI技术的“平民化”,为算力需求的急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高文院士表示,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智能汽车”,“算力”就是驱动其前进的“汽油”。只有当算力的供应能力足够强大,AI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针对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鹏城实验室意识到必须迅速调整策略,以适应这种变化。鹏城实验室是由国家支持成立的网络通信科研机构,正围绕“东数西算”、“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加速推动中国算力网络的研发与建设。
关于算力网络的建设,高文解释道,其目标是让用户能够方便地“按需用算力”,就像用电一样。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去购买算力,而不必关心算力来自于何处,甚至不需比价,因为系统会自动匹配出性价比最高的算力中心。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算力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助于整合全国的计算资源,包括超级计算中心、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形成一个统一的算力资源池。
面对各行各业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高文表示,这种需求已经远超过去的水平。他指出,社会在算力方面的投入非常大,但资源的利用效率却可能不平衡。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鹏城实验室计划借鉴历史上电力网络的发展经验,通过建立算力网络来解决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
鹏城实验室正在推动的算力网络建设,涵盖三个核心要素:大规模核心算力、超级光网络和算力调度系统。理想状态下,用户只需将设备插上电源,便能立即获得所需的算力,而无需担心其具体来源或花费多少时间进行挑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还能大幅提升现有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算力网络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是这一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鹏城实验室已成立专门团队,确保算力网络的安全运行,就如同在关键技术领域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高文还提到,腾讯、百度等商业公司在安全保障方面也存在实力限制,因此需采取更高效的防护措施。
2022年,中国算力网一期工程“智算网络”正式上线,连接并管理了20多个不同地域、类型的算力中心,现已汇聚算力规模达5E Flops,相当于每秒完成5万亿亿次计算。作为算力枢纽节点的“鹏城云脑Ⅱ”,以其高效的计算能力在全球高性能中脱颖而出。
鹏城云脑Ⅱ不仅具备强大的算力,其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持。高文和团队希望通过开源共享的方式,让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AI模型的训练中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他们已将“鹏城·脑海”的模型开源,期望在共享中推动技术的迭代升级,增强整个生态的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鹏城实验室已经开始着手研发下一代超级智能计算机“鹏城云脑Ⅲ”,其算力目标达到每秒完成1600亿亿次计算,提升幅度将是现有计算机的16倍。高文表示,未来,这台机器将专注于训练多模态大模型,从而将语言、视觉以及声音的智能融为一体,让AI的综合智能水平接近人类。
通过这样的努力,鹏城实验室不仅在推动自身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为整个国家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站稳脚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构建中国算力网络的“高速公路”,不仅是推动AI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迈向面向未来、开放共享的数字经济新生态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