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
时间:2025-03-19 05:0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这一概念首次以独立章节形式登上2025年《工作报告》的舞台。这显示出国家对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重视和期待。报告中指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为大模型广泛应用提供坚实支持”。
从教育、医疗到产业等多个领域,代表委员们积极提出将“人工智能+”进一步解释,期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获得切实应用的突破。在这些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行业都在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化升级浪潮。
回顾过去的十年,2015年《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明确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方针,带动了全球科技版图的深刻变革。2025年《工作报告》的出现,宣示着“人工智能+”将继续扩大其规模与影响力。这一趋势也预示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智造”的转型,以及迎接新的十年挑战的决心。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促使各大企业纷纷在其基础上建立各自的AI应用。例如,百度、阿里和腾讯等科技巨头相继推出新一代大语言模型,形成了“百模大战”的局面,而这股热潮的兴起不仅在于大模型本身,更在于如何将其真正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提升生产和生活的效率。智能语音助手、自动驾驶、机器翻译、智能医疗等众多AI产品已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还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等企业利用AI技术开发的智能教学系统,通过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教育部发布的《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标志着中国教育行业正式迈入AI深度赋能的新时代。
在医疗领域,大模型的应用助力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系统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需求,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极大提高了问诊和诊疗效率,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也提出,通过建立临床实践导向的技术标准,推动医疗AI迈向“可靠”阶段,从而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保障患者数据的安全性。
“人工智能+”不仅体现在教育和医疗,还在智能终端的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从家用智能音箱到智能家居系统,均体现出AI赋能下的新消费模式。刘庆峰呼吁在消费品的补贴政策上与时俱进,确保AI智能终端的惠民政策覆盖到每个家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福祉。
而在这场“人工智能+”的竞争中,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企业需要从单纯的技术研发转向如何通过各类AI应用解决社会痛点,以推动经济与技术的双重进步。正如科大讯飞所倡导的“1+N模式”,通过构建强大的底层技术,提高行业应用能力,突显出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中的深度赋能作用。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同样在国际市场上发力,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技术走向海外。如科大讯飞在教育、智能汽车等领域的成绩,证明了中国AI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同时,正如刘庆峰所言,人工智能不仅是推动技术进步,还应注重社会责任,通过“科技向善”弥合数字鸿沟,赋能中外交流。
未来已来,市场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依旧强烈。根据相关调查,我国已有3.5亿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有所了解,2.3亿人表示使用过。这意味着,AI正在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的战略背景下,各行业不仅需要技术的推动,更需要将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政策与企业之间的有机协同。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才能有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同时加速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2025年工作报告所描绘的“人工智能+”时代,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未来,只有那些扎实将技术与应用结合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有关未来的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