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召开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 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与AI应用
时间:2025-03-19 02:3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召开了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明确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这次会议尤为关键,因为它不仅了2024年的科技进展,也分析了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性,力求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金融科技和AI应用的步伐。
会议指出,2024年人民银行的科技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创新与担当的精神,特别是在数字央行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会议的科技体制机制的健全为金融科技的深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金融安全的保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议明确了2025年人民银行科技工作的多个重点任务。强调了科技队伍的建设,提出要提升科技工作质量,推动跨行业技术融合,深化数据治理,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同时,强调了金融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建设,以确保网络和数据的安全。
本次会议特别关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围绕重点金融领域的发展,提升金融标准供给的效率与国际化程度,以适应未来金融市场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举办的科技工作会议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而人工智能大模型首次成为会议的讨论热点,显示出央行对AI技术日益重视的态度。
在实际应用中,多家银行已开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实现了DeepSeek开源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接入其现有的智能大模型矩阵体系,将其用于各类金融业务场景的智能化改造。这为提升客户服务和优化金融操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邮储银行也在这一趋势下,依托其自有的“大模型”,成功将DeepSeek-V3模型集成到智能客服“小邮助手”中,通过新增的逻辑推理功能,极大提升了客服的智能化水平。邮储银行还在探索其他金融场景的AI应用,包括多模态交互和智能推荐等,力求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实际业务深度结合。
农业银行同样在2024年发布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实施纲要,明确了到2025年、2027年和2029年,逐步建立起完善的AI体系框架与应用模式,确保形成稳定的AI应用能力。这一长远目标的设定,展现了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
在股份制银行领域,浦发银行与兴业银行的最新动态同样令人瞩目。尤其是浦发银行已在其上实现了国内首套千亿级大模型的应用部署,并通过数字员工助手赋能多项金融应用场景,从智能问答到财务分析,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金融行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具有天然的契合点。AI大模型技术能有效挖掘银行业的庞大数据,反过来,银行行业丰富的应用场景为AI提供了施展的舞台。这一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创新,也催化了“未来银行”的加速到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行业的安全性与合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隐私权和著作权问题上,银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在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如何在推动金融创新与确保金融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是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中所提出的多项任务与政策导向,显示出人民币政策机构对未来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快速融合的决策与信心。通过深入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金融行业将不断迎来新的变革与挑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