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校企数智联盟 助推数学与产业深度融合
时间:2025-03-15 20:50
小编:小世评选
每年3月14日,被广泛庆祝为国际数学日,同时也因其日期的独特性而被称为“π Day”。这个数学符号“π”象征着无限与不循环,恰如数学学科无尽的探索与创新。就在这个充满数学文化氛围的日子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航)隆重举行了第三届数学文化节的开幕式。在这次活动中,南航数学学院与六家行业领先科技企业联合成立了校企数智联盟,为推动数学学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开幕式上,参与联盟的企业包括中航机载、航发黎明、船舶715所、海康威视、中兴通讯以及康尼机电等,他们共同发榜,正式发布了针对数学技术攻关的应用需求。这标志着数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正在逐步构建,推动着产业对数学的重视和应用。
根据校企数智联盟的合作协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为联盟内的企业提供数学建模、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学术支持,并组织师生团队参与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的攻关工作。这一合作不仅限于数学基础研究领域,更加注重在实际产业场景中的应用研究,探索数学工具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传统印象中,数学常常被视为一门高深冷僻的理论学科,很多数学研究者在自己的领域内孤立发声。南航数学学院的院长王春武指出,近年来,这一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学院积极与企业接触,努力开拓科技成果的落地渠道,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数学与产业的结合,从而实现双方的双赢。
王春武院长强调,现阶段南航已有多个研究团队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及金融等行业开展服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老师们开始认识到,尽管产业问题复杂,技术短板依旧需要基础学科的支撑。比如,有研究团队开发的高性能算法已经应用于发动机内流的计算,并成功地融入到工业软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数学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激励着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推动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研究中。
校企数智联盟的成立,亦为数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普遍社会观念认为,数学专业的毕业生虽然聪明,但在就业竞争中往往不如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学生。实际上,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有扎实数学基础的人才在这些领域的需求和价值愈发凸显。
来自海康威视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邵丽雯表示,过去企业在招募数学专业学生时,主要考虑到他们入职后需要时间来适应,包括学习软件建模等相关知识。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崛起,数学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和抽象建模能力,将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在实现大模型的理论创新和优化中,展现出新的优势。
邵丽雯进一步提到,近年来企业对研究岗位的需求已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专业,也开始青睐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毕业生。基于数学创新思维,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校企数智联盟的成立,不仅为企业与数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双向沟通的,还使得校企合作能够在人才培养的早期阶段展开。通过深入合作,双方可在知识体系的完善、实际场景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随着数学与产业的进一步融合,未来将会有更多具备数学背景的人才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仅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还致力于深化基础学科与产业的结合,力求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在促进数学与产业融合的道路上,校企数智联盟的成立无异于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