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通用Agent Manus震撼发布,AI市场或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
时间:2025-03-15 06:4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全球首款被誉为“通用Agent”的Manus正式发布。这款以多模型和多智能体为基础的产品,显著区别于传统的单任务Agent。Manus不仅能够执行预设任务,还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复杂任务进行多步骤拆解并执行。根据官方数据,Manus在GAIA(通用AI助手)基准测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复杂问题的解决准确率超越了OpenAI的同类产品,提升了12%。
Manus技术的突破,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可以说,Manus的最大亮点在于其超前的自我思考与规划能力。用户无需深度引导或特定场景设定,仅通过简洁的一句话,就可以启动多个领域的复杂任务。这种改变意味着AI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被动的建议者逐渐蜕变为主动的执行者,标志着AI技术的又一次飞跃。
开发者William Lee对Manus做出了深刻的解读,他指出,真正的智能体应该具备自主调用工具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话机器人的层面。通过便捷的API接口,Agent的能力得以大幅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强的功能和表现。Convergence.ai公司的开发者郑浅进一步补充道,Manus的智能体架构可类比于人类,将决策系统视为“脑”,而执行构建则相当于人类的四肢和末端操作。
尽管Manus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功能,一些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认为与DeepSeek相比,其技术含量不足,更多的是在进行市场营销而非技术创新。有评论将其比作“智能体开发界的第一堂课后的作业”,认为真正具备创新性的Agent应在know-how知识库方面具备更强的壁垒。
更有行业细分观点认为,Manus的决策效果有待改进,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仍需依赖人工的监督与指导。Manus的多智能体架构并非新颖,面临较低的技术壁垒。对于其商业模型的未来,业界仍存疑虑,因为在面对庞大的流量时,厂商是否能够承担起推理的成本,还有待观察。对此,Manus的产品负责人张涛表示,当前产品仍在不断完善中,离最终版的设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外界也在密切关注AI行业的投融资动态。硅谷的风投公司似乎都在热议AI初创企业频繁出现的“套壳”现象。这类企业大多基于已有的大模型,并不进行基础模型的研发。例如,AI编程Agent的Anysphere在近日完成了1.05亿美元的融资,并迅速估值至25亿美元。
不论市场对Manus的评价如何一致,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全球的AI Agent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将Agentic AI列为2025年十大技术趋势之一,预测到2028年将有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由Agentic AI自行完成。而根据德勤AI研究院的研究,AI智能体有潜力成为基础业务模式变革的核心,推动新的工作与运营方式的实现。
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参与下,AI Agent的生态正在迅速成型。比如,OpenAI近期推出了一系列AI智能体,微软也在迅速构建全球最大的企业级AI Agent生态系统。谷歌和亚马逊也加大了投资,确保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市调机构Root analysis的数据显示,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52.9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21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0.15%。而国内市场也在持续发力,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一站式的服务,力求抢占先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AI智能体的发展面临众多挑战,包括技术层面的匮乏、核心算法依赖于国外以及高端算力的缺乏等问题。业内专家指出,除了不断创新与突破,解决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加强应用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也是当务之急。
根据海通证券的研报,Manus的发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AI研发领域的实力,也标志着AI Agent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的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展望2025,AI Agent或将成为企业在构建大模型应用的基础,届时,化的需求激增,将引领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