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星Manus问世,跨境打工人能否应对冲击?
时间:2025-03-13 21:00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3月6日,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新的革命性产品——Manus。这款由中国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甚至其内测邀请码被炒到了9万元的天价。与传统的AI工具相比,Manus不仅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和问答,更是一个真正能够独立执行任务并交付成果的智能体。它的推出,让人们不禁思考,跨境打工人是否能够承受来自AI技术的冲击。
Manus的核心技术是“多智能体协作+工具链调度”,底层模型包含320亿个参数,同时与行业知识库深度融合。这使得它能够扎根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帮助用户完成从市场分析到税务合规等复杂任务。比如,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指令,Manus就能自动爬取竞品数据,生成详细的图文报告,甚至可以实时分析亚马逊的广告数据,提供优化建议。
这种强大的功能让不少跨境电商卖家感到震惊。某深圳的电商卖家在试用后表示,Manus宛若一支24小时待命的高效团队,其在数据分析和策略制定方面的表现几乎可与经验丰富的运营专家相媲美。面对如此具备杀伤力的PTA,业内人士也开始担忧,这势必会对传统的跨境职场造成巨大影响。
从广告优化到产品选择,再到客户服务,Manus带来的全方位冲击不容忽视。在广告监测的领域,传统电商运营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手动监测关键词表现和调整竞价策略,而Manus则通过实时抓取竞品ASIN的广告位变化,自动优化广告投放,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一位杭州的卖家分享道,Manus的长尾词数据挖掘效率提升达到了400%。这样的变化使得人工干预的必要性显著降低,进而导致一些岗位可能被取代。
在选品方面,Manus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也使得传统选品师的工作面临挑战。AI可以同时调用亚马逊类目增长数据、TikTok热点趋势和海关清关时效信息,生成精准的爆款预测,远超人工的判断能力。当一位运营人员将AI结果与自身方案进行盲测时,AI的GMV成就率甚至更高,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而在客户服务领域,Manus的表现同样不容小觑。它可以自动进行多语种的客户咨询回复,并根据各种评论推导出产品优化方案。这种高效率的服务能力,让曾经耗费三年建立的本地化服务标准在AI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Manus还可能改变跨境电商公司的绩效考核方式。AI不仅可以24小时输出详细可量化的运营报告,帮助管理者精准了解团队表现,之前需要人性化管理的团队可能被视为“低效”而随时面临替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招聘需要具备AI相关技能的新职位,以适应Manus的崛起。
尽管Manus展现出了惊人的自动化能力,其局限性依然为跨境运营人员保留了一定的价值空间。在处理复杂的长链条和多变量任务时,Manus常常会因无法连贯处理大量信息而输出矛盾的。正如处理跨季度销售数据时,它可能因为上下文信息不足,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更重要的是,当企业面临抽象的需求时,AI依然需要人类运营人员将模糊指令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任务。
尽管Manus在大量开源数据和实时信息的处理上表现突出,但它面对的封闭系统数据依然使其充满挑战。有数据显示,近78%的跨境业务需要通过封闭系统才能完成,而Manus在这些情况下可能生成无法独立完成的“半成品”。比如在进行欧盟CE认证自动申报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流程数据,Manus的结果并不理想,最终申报文件遭到驳回。
尽管AI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展迅速,但人类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能力仍是AI无可比拟的。在面对算法更新、政策变动等突发情况时,运营人员的灵活应变往往能够帮助公司快速找到解决方案,避免因系统滞后而带来的风险。
应对Manus的冲击,跨境打工人不必过于恐惧,而是应该调整心态,将其视为能力的放大器。学习与AI相结合的新技能,以提升自身在职场竞争力,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找到最合适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