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推动创新与应用,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时间:2025-03-13 20:30
小编:小世评选
在中国的科技创新浪潮中,助残科技的蓬勃发展势头显著。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表示,近年来,各类科技助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推出的许多创新产品,为提升残疾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品质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成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的重要动力,必须加快完善科技助残领域的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残疾人助残科技与政策支持的融合
科技助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国家在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吕世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建议加强助残科技成果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他认为,应依托国家及地方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建立助残科技成果项目库,实现信息共享,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助残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信息的查询和筛选服务。
他强调,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科技助残成果体验应用场所。这些区域不仅可以展示和体验助残科技产品,还能收集用户反馈,推动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真正让科技为残疾人服务。
促进科技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尽管科技助残产品层出不穷,但在实际应用中,供需之间仍然存在"一公里"的问题。李庆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和其他新技术为康复、就业及生活服务带来了新机遇,但残疾人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他建议推出相关规范,建立无障碍评测流程和准入机制,并大力支持智能假肢、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以促进助残科技的发展。
同时,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到,科技助残仍面临技术普及率低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难题。他建议,优先在公共服务场所部署AI信息无障碍服务终端,并将科技助残产品纳入《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目录》,以降低特殊群体的使用成本。只有提升产品的可及性,才能真正推动助残科技的普及与发展。
安全、便利与自主生活能力的提升
科技助残工作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残疾人及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主任卢林强调,高质量的辅助器具在康复治疗中至关重要。通过AI技术的应用,智能辅助器具不仅能提供实时反馈和数据支持,还能个性化定制,以提升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研发,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全国政协委员龙墨也认为,现代智能技术,如智能眼镜、智能出行设备等,已在改善残疾人生活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她呼吁社会各界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为残疾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信息无障碍建设与社会参与
在助残科技的推广过程中,信息无障碍建设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杨洋,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通过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报站显示屏、推动语音转文字系统的普及、以及增强政务服务领域的无障碍信息沟通,来提升残疾人士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例如,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针对听障群体的服务措施,但整体覆盖率仍然不足。因此,推广实时可关闭字幕的技术,帮助听障群体获取更多信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任务。
未来展望:构建全方位的助残科技生态
展望未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助残科技应更注重与社会各界资源的整合。通过、企业、社会组织及科技研发机构的共同努力,助残科技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带来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的需求。
推动科技助残工作的深入发展,不仅能够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还将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与人文关怀,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全面提升残疾人士的生活方便性、安全性与自主能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