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加速推进国产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时间:2025-03-12 13:4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和算力的融合发展成为热议的焦点,自“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工作报告起,人工智能的相关政策与实践便备受关注。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方向,强调要将数字技术与中国制造、市场优势紧密结合,鼓励高性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近年来,算力产业在两会期间也频频登上热搜。2024年的工作报告提出了“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具体目标,旨在培育算力产业生态,以此增强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算力正逐渐演变为与水、电、煤等资源平起平坐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走向。
在此次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下,算力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张云泉为代表的全国政协委员指出,目前的算力市场面临着高端算力短缺和算力结构单一的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大模型的研发进度,更使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刘庆峰等全国人大代表则在提案中建议,尽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以打破外部技术与市场环境的限制。
伴随着国际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关注与警惕,尤其是国产大模型的崛起,一系列的技术与市场制裁正在加速推动我国算力与人工智能的独立自强。例如,科大讯飞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军企业,早在2019年便受到美国技术制裁,始终坚持在算力和技术层面的自主可控战略。科大讯飞通过构建全国产化算力,成功实现了不依赖于进口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华为等企业联手打造的国产超大规模智算“飞星二号”,也是科技自主创新的生动写照。
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也在推动着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提升。例如,科大讯飞推出的“星火X1”深度推理模型,首次在国产有限算力下,性能达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标,这是对国产算力潜力的有效应用与展示。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加入到自主研发的浪潮中,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即建设强健的国产算力生态,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加强算力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过程中,刘庆峰提出了鼓励更多科技企业参与的建议。他意指,只有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形成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才能真正推动国产算力的进步。科大讯飞与华为的合作便是这样的成功实践,双方在国产算力集群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业界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长远来看,构建一个高效的国产算力产业链与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在技术研发、市场开发、产业链建设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随着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持久努力,国家各界的齐心协作,相信未来数年内,中国的算力生态将迎来更广阔的生机。
来看,两会期间对于人工智能与国产算力的关注,标志着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决心加快实现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步伐。未来,伴随技术的不断演进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国产算力和人工智能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实现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