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AI产品Manus问世:通用助手与执行助手的争鸣
时间:2025-03-09 04:5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AI产品层出不穷,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其中,最近推出的AI产品Manus自称“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产品”,引发了广泛关注。Manus的实际效果如何?它与其他AI大模型有何区别?
据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向南表示,Manus的主要特点可以被定义为“执行助手”,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任务的自主执行,而不仅仅是提供建议。与之相对的是“DeepSeek”,它被称为“思考助手”,更侧重于为用户提供智能建议和答案。这一划分使得Manus和DeepSeek在AI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两者在应用场景上互为补充,各具特色。
Manus的官方网站对此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它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与系统规划,在虚拟环境中灵活调用各种工具,执行编写代码、智能浏览网页、操作网页应用等多种功能,为用户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例如,在官方发布的视频中,Manus成功筛选了15份简历,通过一系列步骤,如解压简历、浏览记录内容、给出候选人评估等,完成了一项复杂的任务。这种“交付成果”的能力,使得Manus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Manus在市场上的火爆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达到成熟。从业界专家的评价来看,其核心技术突破相较于DeepSeek并不算显著,仍处于发展阶段。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教授指出,虽然Manus的应用效果让人惊艳,但在技术底层,AI Agent的研究已经在学术界持续了一两年。Manus的技术难点在于它如何基于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进行系统优化,以便精准理解用户需求并逐步实现任务。
具体Manus利用大模型基座对用户的任务进行理解,将其细分成一个个子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执行计划。在实现过程中,由于用户需求的多样性,Manus可能需要通过多智能体来完成子任务,并根据情况动态协调与整合。在这一过程中,Manus还需对最终结果进行智能评估,确保满足用户需求。这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涉及了精准分解、任务执行、工具调用以及复杂的工程整合,技术细节繁琐而挑战重重。
有专家认为,虽然Manus目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但在实际应用中,AI工具的最大的价值是提高生产力,它们本质上仍然是工具。因此,对于Manus的过度夸大,大家应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正如一位教授所言,AI Agent产品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重复性和事务性的信息处理任务,像是规划旅游行程、自动订票等,这在某种程度上扩展了AI的应用领域。
新近问世的Manus虽表现出优越的执行能力,但在实际场景中,它的竞争力与其他AI产品相比依然面临挑战。一方面,Manus已经展现了与多种软件的联动能力,使得人机协作变得更加直观和高效;另一方面,很多竞争对手也在开发类似功能的AI产品,尽管选取的应用场景各异。
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Manus的推出标志着中国AI市场的一次重大创新。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指出,中国AI领域的现状正在从技术追赶向局部领跑的转型。其中,技术的自主性和生态的开放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自2020年以来,中国AI应用逐渐深化,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逼近6000亿元人民币。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在AI产业链的建设上已初见成效,但也暴露出基础研究短板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展望未来,中国亟需在技术自主性、生态开放性与治理包容性之间找到切实平衡,以实现从“AI大国”向“AI强国”的质变。尽管Manus受到了很多关注,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还需要更多深厚的基础研究和创新机制支撑。Manus虽为焦点代表之一,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保持其市场竞争力。
Manus作为一款新兴的AI产品,在实现任务执行上展现了出色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业界对于它的期待与谨慎并存,希望未来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Manus和其他AI技术能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高的效率以及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