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会议聚焦AI发展:新兴产业赋能与‘AI焦虑’共存
时间:2025-03-08 19:40
小编:小世评选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工作报告强调,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生产力,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在这个被称为“技术大爆发”的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AI医生、AI艺术家、AI编程员等新职业的出现,在为多个领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人的“AI焦虑”。
在全国人大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娄勤俭指出,中国的DeepSeek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标志着一些中国企业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崛起。技术的快速进步,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伴随而来的AI焦虑的情绪亦愈发明显。不少网友在社交上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认为“AI的计算与存储能力永远优于人类”,“未来如果AI获得意识将会令人毛骨悚然”等言论频频出现,这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生存之间关系的思考。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绪,记者在会议期间采访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以探讨他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代表们普遍认为,虽然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确实带来了社会转型的机遇,但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安全性、社会治理和伦理道德等层面,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新课题,成为突出的工作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表示,对“AI焦虑”无需过于担忧。他指出,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历史进程来看,尽管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中经历了多次“技术爆炸”,但并未导致大规模失业现象。相反,技术进步通常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例如数据分析、机器维护和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等。因此,AI技术的发展将为广大从业者提供更多的机遇,而并非简单的“抢饭碗”。
在谈及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时,柳江提到,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上全球领先,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在应用层面,虽然我们正在迅速推广AI技术到各个行业,但整体上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实现深度融合与普及。
当前,长虹控股等多家企业正积极开展“AI+”项目,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线的效率与质量。在制造领域,通过引入AI检测技术,长虹的质检工作得以快速精准,提高了生产效率。长虹还推出了搭载通用大模型的AI电视,使其可以通过语音、手势和表情等多模态与用户进行互动,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体验。
另一个引发关注的话题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认为,AI医生为基层医疗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每个诊所如果都能引入AI医生,将能极大地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尽管AI在医疗影像识别及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他认为人类医生的临床经验与同情心仍然不可或缺,AI并不能完全取代医生。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来自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钟波指出,人工智能发展潜力巨大,应该鼓励各行各业尽早拥抱这一技术。他认为,当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多限于传统的PC和手机设备,但未来可能会在更多创新终端中得到普及,例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他也强调了AI与法律监管的结合,提到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信息进行鉴别与预警,以应对日益增多的虚假信息问题。
来看,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在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AI焦虑,我们需要以开放与理性的心态来看待这一技术的发展,积极引导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以确保科技的进步能够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避免潜在的风险与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