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任提议制定“人工智能管理法”以应对技术带来的新挑战
时间:2025-03-07 03:00
小编:小世评选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有效管理和规范这一新兴领域,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制定“人工智能管理法”的议案,强调在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红利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其可能引发的社会经济、伦理道德等各类问题。
随着AI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应用场景已经横跨了教育、金融、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这种技术的迅猛发展并非没有风险,国内外都已有多个案例显示,部分企业在使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出现了虚假宣传、数据隐私泄露和算法歧视等问题。张天任代表指出,算法歧视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还可能间接加剧社会不平等,导致某些群体在招聘、信贷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对待。在AI系统出现故障或引发事故时,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责任认定复杂,受害者往往难以寻求公正的救济,这更加凸显了建立相关法律框架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已推出了一些针对人工智能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但这些措施多是零散的,无法全面涵盖AI领域的所有问题。因此,张天任建议制定综合性的《人工智能管理法》,以此为基础,确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该法律的目标应是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中国的建设,并在促进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保障安全与社会稳定。
张天任强调,制定“人工智能管理法”应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研发管理、产品服务、应用管理、责任划分、保险制度、保障与监督、国际合作等内容,深入探讨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建立科技伦理规范体系也应成为立法的重要重点。设定明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朝着可信、负责任的方向发展,这是落实“人工智能管理法”的基石。
拥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张天任建议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或对现有的监管机构进行职责的明确划分,专注于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全方位监督。为了提升用户对AI系统的信任度,需要增加模型技术和数据源的透明度,帮助用户理解自己的数据和隐私如何被使用。建立人工智能的备案制度,加强审查与定期评估,一旦算法决策影响到用户权益,能够提供及时的救济,确保用户在算法错误时可以获得应有的保护。
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化趋势,张天任认为,针对在中国境内运营或影响到中国用户的外国主体,应纳入备案管理之中,确保它们遵循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这样既有助于保护国内市场,也能为国际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关于责任的界定,张天任提到,应明确不同角色的责任承担。综合考虑行为人和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在侵权行为及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确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在涉及到数据使用和分享的情况下,建立严格的机制限制数据的使用范围,只能在相关授权条件下进行,保护用户隐私。对于跨境数据传输,需进行严密的监管,确保国家数据主权和公民的隐私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建立健全数据保护与安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置审计制度,对数据的收集、使用、共享等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记录,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追溯,确保管理具有可问责性。
张天任提出的“人工智能管理法”不仅是对当下技术运用的法律回应,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导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做好监管与立法工作,能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推动其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