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全国政协常委袁亚湘:人工智能将重塑高等教育生态与创新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袁亚湘:人工智能将重塑高等教育生态与创新发展

时间:2025-03-04 16:3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3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一同参与了中国教育报刊社的“两会访谈录”。他们围绕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人工智能在教育生态重塑和创新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袁亚湘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正在推动各行业的深刻变革。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科研模式,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核心目标及教师的角色。

人工智能对科研与教育的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的引入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使得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更容易获取数据、发现潜在的研究方向。这不仅仅是对传统工具的补充,更是对研究方法的转变。袁亚湘提到,人工智能在帮助研究人员寻求真问题、加速科研过程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推动科研范式的转型。

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的介入意味着教师应提升其数字素养,利用最前沿的技术和工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袁亚湘指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但教师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中仍然至关重要。他呼吁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以此引导学生不仅仅追求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模式

在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形态的影响时,袁亚湘表示,人工智能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技术赋能的深度学习、绿色鲁棒的数字学习环境、循证导向的教学实践和人机互信的协同教育四个维度入手,探索数字教学法的应用。

人工智能应作为提升教育管理效率的重要工具,通过减少教师的负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让教育管理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他也指出,教育大模型的科学使用是助力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赋能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数据记录和分析来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过程。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人类发展

在提到人工智能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时,袁亚湘强调,人工智能能有效辅助科研人员识别市场需求,通过促进科研与企业的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借助智能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接触和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实践,降低研究成果转化的风险。

对于人类学习的重要性,袁亚湘明确指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代替许多任务,但人类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他强调,只有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培养能够突破自我限制、面对未来挑战的年轻人才,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防范风险与伦理考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袁亚湘谈到,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学者应对人工智能保持冷静与理性,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他指出,人工智能虽然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但创新的能力和对科学前沿的探索仍需人类自身去推动。人机价值的对齐同样重要,强调技术在使用时要始终与人类的道德和教育理念相一致。

,袁亚湘呼吁各方共同关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同时,他提出应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数字能力培养,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

通过此次访谈,袁亚湘对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及其衍生的多方面影响进行了全面诠释,强调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背景下,教育的使命依然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