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虹:呼吁尽快制定《人工智能促进法》 以推动AI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5-03-04 09:00
小编:小世评选
在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呼吁尽快制定《人工智能促进法》,以促进该技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他指出,AI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在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系统的立法与规范。
李景虹提到,自2017年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尤其是随着大语言模型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关管理政策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显著完善了行业监管体系。国家还出台了《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旨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例如无人驾驶技术的伦理争议和对传统就业的挑战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李景虹指出,美国在人工智能基础创新和核心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采取放松监管和加强出口控制等措施,防止其他国家的快速追赶;而欧盟则在人工智能领域率先推出《人工智能法》,制定了一系列市场准入规则,占据了治理标准的主导地位。这一现状使得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保人工智能产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尽快制定并出台《人工智能促进法》。
他认为,《人工智能促进法》应以促进创新发展为核心,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基础性立法,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形成服务公众的合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发展。李景虹认为,在医学、制造、交通等行业,AI技术有潜力带来行业革新,因此,相关领域应提前布局,加快适应AI技术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李景虹强调需要对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做出及时调整。他建议教育部门应关注那些将受到AI冲击的专业,逐年减少此类专业的招生,并通过引入AI技术来改革教育方式,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他倡导提升公众对AI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建议不同人群和行业制定相应的科普宣传方案,以增强公众对AI技术的认知与信任。
谈及国际合作,李景虹指出,AI技术的发展要求开放的国际环境。全球科技不应“闭门造车”,而应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他认为,通过《人工智能促进法》进行系统性布局,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是保障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李景虹还提出,《人工智能促进法》应关注长远发展与现实挑战,解决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法律法规的滞后、优质数据的不足、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法律应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加强普及教育和宣传,帮助全社会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为推动技术进步和迈向智能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李景虹的呼声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期望,也是对整个社会对AI的认知与理解的期冀。制定《人工智能促进法》将为AI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鼓励技术创新,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唯有明确的规定与战略布局,才能让我们更从容地迎接未来的挑战。